(文/林曉奎)
一、案例的具體表現
田*冰是七(2)班的一名學生,自從接管了這個班的班主任,對他的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我很頭疼。他幾次的考試成績都很不理想,年級的后50名左右。總而言之,他對學習不感興趣,對任何事似乎都不感興趣,課上歪歪倒倒,不會聽講,經常走神兒。
二、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田*冰是個性格有點古怪的男孩,小時由于家庭原因多次轉學,老是剛適應了新環境又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因此缺乏老師同學的關注,自己也無法專心學習。
(二)家庭因素
因為父母在小學沒有陪伴身邊,沒有對其進行學習的輔導和習慣的培養,家庭作業就不能按時完成。因此,在上學就像昨天沒有學習新的知識一樣,又什么都不會了。上課不回答問題,學習幾乎沒有長進。再聯系家長,家長則表示無可奈何。只是表示一定會盡全力配合好老師的教育。處于這樣的家庭環境,在學習方面來自家庭的教育和幫助幾乎是零。
(三)學校因素
由于田*冰性格古怪,又無顯著特長,在班上很少有人關注。在實行餐桌式教學后,他在小組內不愛參與討論,提問不會,不能給小組加分,同學們都不喜歡他。使他產生了自卑、厭學心理。
三、幫扶措施:
(一)喚起自信
基于以上分析,我覺得如果通過什么事能喚起他的自信,把這種自信轉化為強大的內驅力,并以此為起點,那么他就有可能漸漸脫離學習困境,在學習上會有所進步的。為此我規定每天都要努力掙來一份的量化考核分。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他的自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用“偏愛”激勵
為了鞏固他已有的成績,我給她吃“小灶”,利用課余的時間,給她創造成功的機會,培養他的自信心,維護他的自尊心,鍛煉他的意志,培養她形成一種“不攻克難題不罷休”的勁頭。在語文課堂上,我讓語文老師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比如背古詩,在鼓勵中她慢慢有了表現自己的欲望。
(三)建立良好氛圍
為了進一步鞏固已有成績,為田*冰建立有利于進步的氛圍,讓他和班級最好的學生同座,并讓小組長給組員做工作;在課堂上將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讓他成為能“賺分”的人,提高他在小組內的地位。
通過努力,田*冰現在與同學的關系融洽多了,上課聽講認真,有了顯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