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書簡>作者在書中有一個觀點:不與蠢人爭論。與蠢人爭論無用又危險。你覺得好,他完全不覺得好,你所覺得的壞,他認為非常好。
受體不一樣,感知不一樣。不爭論之所以是智慧,是因為不爭論的人,知道對同一個事物,同一個世界,那對不同的人呈現的狀態,就不一樣。
每一個人受他的成長環境影響,他接受的東西不一樣。蒼蠅喜歡追逐我們認為臭的東西。
有個朋友分享到了他工作上的一些事。
在工作中給客戶做服務時,常常發現由于受到了“知識詛咒”,對方往往聽不懂我們在說什么。因此,常常導致爭論。
后來,改變了一上來就向“對方灌輸知識”的想法,而是請客戶提問。順著他的問題,透過解決方案的提出,解釋方案細節這樣的步驟,使得對方對于相關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
接下來,再去介紹工作背后的原理,客戶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
我覺得明白受體這個概念起碼有一個用處,就是可以在你的生活當中減少很多無謂的爭論,無謂的糾結,無謂的沖突,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當你理解了爭論沖突從何而來的時候,你要細心地去研究,去認知導致這種爭論的那個背后的東西,那就是受體。所以,今天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一定要花大部分的精力去研究受體。
成功的企業,成功的人是擁有豐富的對于受體的認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