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頭:本文是甘甘Lucky發表在產品壹佰的文章(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104972)轉載文章僅供大家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1分錢買可樂,可以順應商家的主動需求,也可以自己主動抖機靈,跟老板斗智斗勇。
寫在前面:參加了京東今年秋招的專業筆試,產品崗的第一道主觀題「如何用 0.01 元買到一瓶可樂?」引起了眾多人的討論,這里初入互聯網江湖的甘甘也談談自己的看法,歡迎各位前輩拍磚交流。
一、拆題
一瓶可樂3塊錢,可我現在要用1分錢買。這里要注意的是:
1)?3塊錢 ?VS? 1分錢。交易都遵循等價交易的原則,為了買到可樂,我一定得付出其它成本滿足商家的需求;
2 )1分錢VS?免費送。1分錢暗藏玄機:不是免費送,而是要用1分錢買,所以排除商家通過掃碼關注、注冊普通APP等指定任務送可樂的情況;現在不再流通1分錢的現金,只有線上支付才能實現,所以這里討論的解決方案最終都將以線上支付落地。
二、結合“5W+1H框架”的分析
下面開始用經典框架“5W+1H“分析:Who、What、Why 、When、Where、How。本題中的Who、What、When是大家普遍預設的前提,相對確定。而why(為什么買)、where(去哪兒買)、how(怎么買)都不確定的,也是本題的關鍵所在。
2.1 確定性因素分析(Who,What&When)
Who : 參加京東校招筆試的人,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
What: 1分錢買可樂
When: 即時(普遍預設前提,本文設置為半天內)
2.2 不確定因素分析(Why,Where&How)
Why:?為什么買?
1、“商家主導”:可樂是商家給用戶的激勵,作為消費者的我被動迎合他們的需求,買到可樂。
場景還原:
商家說:親愛的顧客,你可以用一分錢買瓶可樂。
甘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分錢相當于白送我一瓶可樂,哈哈這商家一定要我做點啥事兒吧:讓我注冊APP?讓我成為他們店的VIP?讓我轉發票圈……
2、“用戶主導”:商家沒有相應的激勵,我要抖機靈,主動為他創造價值用超低價贏得一瓶可樂。
場景還原:
甘甘:你好,我想買瓶可樂,可是我只有一分錢。。
商家:哈哈小姑娘,我憑啥要給你呢?
甘甘:……(大意就是你看我能給你這么多好處你就給我一瓶可樂吧!)
所以現在分別圍繞商家主導和用戶主導提供解決方案。
Where:哪里能買?
PS. 因為是1分錢買可樂不是送可樂,且考慮到在半天內實現,所以忽略品牌商如可口可樂公司、以及物流時間長的其它電商渠道。
How:怎么買?
這里我們開始從商家主導和用戶主導角度分別分析。
商家主導
商家主導情況下,可樂是作為激勵存在的。我們從商家需求出發來分析其可能的激勵場景。
商家的需求包括拉新、留存和促活,而可以通過賣可樂實現這些需求的商家有兩類,一類是線上線下的生活服務商,一類是支付平臺,包括線上的互聯網金融支付平臺和傳統支付平臺如信用卡、銀聯等。
用戶主導
用戶主導情況下,我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商家提供價值。注意時間是限制為實時,我們只能跟一些決定權大的店員協商,比如那些經營者就是老板的個體戶便利店。同時也不考慮外援(即親友好友幫忙付出剩下的2.99元,個人感覺有些偏題)。
那我需要通過更多付出來彌補那2.99元,比如多次購買、口碑傳播、智力貢獻、示弱討好。
多次購買:承諾作為本店的忠誠消費者,接下來一周的生活用品都到店里買;
口碑傳播:主動為該店做宣傳,通過朋友圈等口碑傳播方式促進店里的銷量;
智力貢獻:作為喜歡動腦子的大學生,還可以充當智多星的角色,臨時給便利店老板提供有利于經營的建議,用智慧換金錢;
示弱討好:我們還是個孩子,利用自己的學生身份跟老板套近乎裝可憐,“叔叔我出門忘帶錢了,剛交完學費手機里還剩1分錢,但是特別想喝可樂……”這樣也可能會要到可樂(顏值越高本方法成功率更高)。
三、解決方案匯總
綜上所述,整體解決方案如下~!
文章結尾:再次申明所有轉載文章僅供學習,感謝甘甘Lucky老師的分享,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點關注??吧!比心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