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又一年沒有回家過年了,雖然早已經習慣沒有在家里過節,但還是有幾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愫。大年三十那天,除了給我爸媽打了電話,還跟胖子聊了幾句。他是我發小,這小子大學畢業后就回老家了,家里做生意的,可以說是回去繼承家業了吧。

那天他跟我說:有空的話下個月回家喝他兒子的滿月酒!是的,胖子現在過著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小日子,在房價不是很高的家鄉買了一套房子,有一輛車可以在周末帶著一家老小出去玩。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我,目前什么都沒有,也算是一個漂泊的游子吧,從上大學開始,加上后來工作的關系經常出差,算起來我在異鄉也已經生活7年了。但我發現,漂泊的意義不一定是痛苦的,對一顆躁動不安,年輕的心來說,唯有漂泊才能讓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

大學的時候,總喜歡跟胖子還有幾個朋友一起去旅行,那時候都是窮游,住最便宜的青年旅館,坐綠皮火車去云南,還登過泰山,感受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磅礴。不知道是不是先天基因里就有不安分的成分,旅行對我來說有一種很特別的意義,我喜歡那種在路上的感覺。

三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黑龍江,與以往任何旅行的感覺都不同。因為我的目的地不是一個暫時停留的地方,而是一個長期生活的地方。老實說,頭一年,我經常會希望黑龍江其實是我眾多旅行目的地中的一個而已,因為旅行和生活,是完完全全的兩回事。異鄉旅行不會有漂泊感,而生活在一個舉目無親的地方,總會有種無助和孤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還記得第一年沒有回家過年,我就趴在我那出租屋的窗臺上,看著對面院子里一家人放著煙花,笑得很開心,再看看自己,孤身一人,那時候好像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漂泊。

我是個南方人,過年并不吃餃子。但那天,房東給我端來了一碗餃子,除了感動之外,我更多的是想起家鄉老媽煲的湯。他們每天吃得更多的是面食,而我喜歡吃米飯。跟客戶出去吃飯的時候,他們會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我的酒量也經常受到嘲笑。

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總覺得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適應這里的生活習慣,才能像當地人一樣去生活。但現在想起來,我似乎找到了為什么漂泊很苦的答案。那就是敏感和脆弱的心讓漂泊有了悲傷的色彩。

但之后我發現,漂泊的人還真不少,或許有的人一生都在漂泊,從未找到一個永遠的停靠點。

去年,我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是個背包客。第一次見到他,他背著一個超大的登山包,好像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他長著一張有點滄桑的臉,30多歲的年紀,卻感覺滿臉寫著大半生的經歷,讓我對他充滿了好奇。

后來了解到,他是上海人。他說,基本上從出生到工作都在上海,辭職旅行就是想嘗嘗漂泊的滋味。我跟他說有多少人是逼不得已為了生活才漂泊在外的,你倒好,自討苦吃。他笑了,然后說,是啊,大概古往今來,大家都把可憐的意義給了漂泊吧。

我問他,你不想家嗎?他說:當然想,但是家就在那里,也在我的心里,它不會走。后來我懂了,其實離開家鄉是每一個漂泊的人自己的選擇,因為我們希望去其他地方看看這個世界,既然心在遠方,那又何來漂泊。所有漂泊在遠方的人,就像風箏一樣,永遠不會無所依靠,因為線的那一端,有我們的家,有我們的根,這樣的漂泊,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這些年,火車站,機場,大巴上,幾乎每一地方都有我拉著行李背著背包行走的身影,也一直是我一個人在路上。但當我躺在新疆廣闊的大草原上看滿天星星的時候,那種幸福感絕對不比住好房開好車來得少,我想漂泊也是可以有情懷與詩意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冰寫過:五味雜陳的烈酒總好過溫吞水一杯吧。我想如果安定的生活就是一杯溫吞水,那么漂泊的日子就一定是那五味雜陳的烈酒。我不知道我還會漂泊多久,我也不知道以后我會不會想回去家鄉工作,或許在我年老的時候,我會很慶幸那些漂泊的日子給了我一個有故事的人生,給了我往后溫吞水一般的歲月里,可以時不時品嘗的五味雜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