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許先生談戀愛三年有余。
2015年4月份許先生跟我回老家,西南邊陲的一個小鄉村。那時候奶奶問我什么時候結婚,我說今年底。那不是我信口胡編,是許先生承諾于我的。
現在是2017年1月了,我們依然還沒有結婚。沒有婚禮,沒有拿證。
2014年10月初年我跟許先生創業,在外租了辦公室。但考慮到利潤薄弱,租金等問題我便跟許先生從市區搬回許先生家里辦公。我就是在那個時候住進了許先生家。許先生社交簡單,除了從小到大的同學就是親人。不喝酒,不抽煙。對人和氣也很會來事,經常備下補品煙酒送給我的父母。走哪也都會帶上我,甚至許母經常覺得她的女兒太可憐了,沒有找到一個像許先生這樣的老公。我們之間除了一個儀式,跟別的結婚夫妻沒有任何的差別。我們過著跟天下所有夫妻一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般的生活。
雖然一場婚禮我不在呼,可那一紙婚書卻是我心心念的東西。我也不知道我在意到底的是什么?也許我在意的并不是那一張紙,而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承諾。這樣的承諾有什么意義我也說不清。只是覺得住在這個家里我很尬尷,我叫許先生父母叔叔阿姨,我不敢邀請我的兄弟姐妹來玩耍,我不敢邀請朋友來家里作家。僅 管許父許母從未給過什么壓力或是犀利的言辭。而是有一種自己也是在別人家,要擺好自己的位置。
盡管如此我沒有搬出許先生家。我們已經是人盡皆知的關系,在他的親朋好友里我們已然是一對夫妻。其次這個時候搬出顯然是有矛盾點,這個問題在于我一開始沒有把握好分寸,如果我堅持自己在外住,有自己的三分地。我們不會拖到現在還未辦婚禮,還未領證,而自己也不會一次一次在內心深處覺得委屈。使自己進可工攻退可守,不用覺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許先生今天又告訴我,臘月沒有合適的日期。我們的婚禮大概要到正月份辦,我噢了一聲,便不再說話。現在的我說什么呢?表達不爽?只會升級矛盾,要知道這個家里不僅僅有他還有他的家人們。說他不在呼我這顯然也是冤枉他。拋開這張證,這場儀式他對我確實沒得挑。這不僅僅表現在我這里,包括對我的家人。客觀來講他是一個不錯的男人,而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于我自己有錯在先,我不應該跟男人沒有拿證,沒有辦婚禮就住進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這都不應該。這會讓潛意識里覺得婚禮與拿證都是贈品什么時候都可以。
其次自己太過于迫切家庭溫暖,從讀書起就四處飄擺遇到一個合適的男人就像抓著救命的稻草以為他是你的一切。僅管自己在物質方面不需要男人的補助,而你依然渴求那一絲溫柔。就這樣淪陷進來,對方說沒有看好日子,沒有弄好一切我除了把委屈深埋內心別無他法。除非我拔桿而起,這樣日子不想過了就此結束。可我想好了么??
內心不夠強大 ,情商不夠高。委屈都找不到出口,不止一次羨慕許先生的妹妹。她能在婆家受委屈后跑回娘家,接受父母的溫情厚待,享受許先生的抱不平。而我竟與千里之外的母親無話可說,我們相敬如賓彼此客氣的跟剛認識的人似的。而我就是這樣,在原生家庭里就處理的不夠圓滿,在跟許先生處理的這段關系里我更是處于劣勢。我早早出盡底牌,手上剩下一堆三五六。
我明明自己有車,偏偏圖方便住進許先生的家。。
明明有足夠經濟能力承擔一份房租,可偏偏選擇住未婚同居。
我明明可以自食其力,獨自開展自己的事業可偏偏選擇了跟許先生合伙。
路是自己選的,后果就得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