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練習的設計要突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在課堂中要經常設計步步為營的練習串,體現層次性和發展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化,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單一到全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好地建立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了完善的認知結構。
在相遇問題的課堂上,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表演,理解相對、同時、相遇、相距的概念,通過嘗試、探索解決基本的練習。接下來又以游戲的方式出示下面這組練習:
1.小剛和小英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剛每分鐘走80米,小英每分鐘走70米,兩人走了五分鐘相遇,甲乙兩地之間相距多少米?
2.小剛和小英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剛每分鐘走80米,小英每分鐘走70米,兩人走了五分鐘時還相距200米,甲乙兩地之間相距多少米?
3.小剛和小英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剛每分鐘走80米,小英每分鐘走70米,見面后兩人擦肩而過,5分鐘時又相距200米。甲乙兩地之間相距多少米?
在這里巧妙地利用一組練習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不斷地探索,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了學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主動求得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建立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開闊了視野,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