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已經不僅是拼知識的時代,而是拼能力的時代了。沒有獲取知識的能力,知識將難以為繼;沒有轉化知識的能力,知識也將找不到用武之地。
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就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往往越是優秀的人,就越看重以下這五種能力。
1? 掌控時間的能力
世界暢銷書作者勞拉·萬德坎姆在近12分鐘的演講《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中表示,“利用零碎時間做喜歡的事”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新的說法是:并不是通過節省時間創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創造想要的生活,然后時間就自動節約下來了。
她在演講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位女士家里熱水器壞了,地下室被淹得一塌糊涂,第二天她找來了水管工,又隔一天,她找來專業的清理團隊處理損毀的地毯。
這件突發事件占用了她那一周的7個小時,也就是每天多出了一小時。如果問她:“你能擠出七小時進行鐵人三項運動訓練嗎?”相信她會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說:“不行……你看不出來我多忙嗎?”
可是當家里地下室淹著水,她不得不因此擠出七個小時的時候,她便生生擠出了這七個小時。
這向我們證明,時間的彈性是很強的,我們無法創造出更多的時間,但時間會得到充分的利用,這取決于我們選擇用時間來做什么。
所以,時間管理的關鍵,就是對待重要的事,像對待壞掉的熱水器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沒時間做甲乙丙丁,并不是真的沒有時間,而是因為那不是最重要的事。“我沒時間”,通常意味著“這事不重要”。
對此,勞拉·萬德坎姆提出了建議:
星期五下午被經濟學家稱為“低成本時間”,因此可以用一點星期五下午的時間給自己列一張三欄優先順序表——工作、感情、個人。每欄里寫2到3項,然后縱覽接下來的整個星期,看看可以把這些事安排在什么時候。
一周有168小時,拋去工作和作息時間,我們可支配的時間還剩下很多。
因此當務之急,我們要成為自己的時間支配者,合理規劃和利用時間。只要是喜歡的事,怎么忙也是會有時間去做的,畢竟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看你愿不愿意去擠。
2? 投資自我的能力
有人說,那些能掙錢的人,往往也最能花錢。這句話反過來其實也成立,那些能花錢的人,往往也越能掙錢。
這里所說的“花錢”,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敗家”,而是善于投資,讓現有的資本轉了個圈,豐滿了羽翼,再重新回到自己手里。
就像當初于鳳至被查出乳腺癌,后又被張學良離婚,但她沒時間顧影自憐,而是當機立斷,用手頭僅有的一點積蓄進行投資。
在美國療養期間,于鳳至隨朋友前去參觀華爾街的股票大廳時,腦海中電光火石地想起父親說的那句話:“我閨女要是做買賣,肯定是把好手!”
于是,對股票一竅不通的于鳳至開始了規劃投資,把一部分錢投入股市,另一部分用來投資自己。
她開始瘋狂地學習英語,在家庭教師一對一專業輔導下,很快掌握了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并在最短時間內研究透了股市的各種指標和收益狀況。
折騰完股票,于鳳至急流勇退,轉而投資房地產。她眼光狠辣而獨到,別人棄如敝履的土地,她卻總能發現商機。她所購的房產中最著名的,當屬坐落在好萊塢影星豪華住宅區的伊麗莎白·泰勒的故居。
那幢以天文數字的買下的房產,她毫不心疼便轉送給了前夫張學良和他的現任妻子趙一荻,以大度還他的辜負。
于鳳至在人生最低谷,憑借不凡的投資力一步步爬上巔峰。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一個人有能力,就不會無路可走。能承擔得了最壞的,就能擁抱最好的。
投資力不僅僅是指對外物的投資,更多在于對自身的投資,于鳳至最智慧的,除了對股票和房產的投資,更多是對自身學識的投資。舍得投資自己,才是成功的根本。
金錢可估量,但投資所帶來的心情的轉變、生活方式的進步,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3? 自律的能力
前段時間,一則“一家四口減肥,6個月大變身”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被網友稱為2017年度勵志之最。
這個網名叫做“小野杰西”的男子今年32歲,他的父親也已邁入花甲。但照片上健身后的父子二人卻像一對兄弟,不僅精神抖擻,還人手六塊腹肌。
效果我們看到了,但這長達半年的減肥之路上所遇到的艱辛,卻是很多人無法感同身受的。
對于年事已高、健身又零基礎的父親來說,整個過程真的就像脫了一層又一層皮,才得到最后的脫胎換骨。
減肥的苦,只有減過肥的人才了解,其中所需要的自制力、毅力,是當事人才懂得的珍貴。
最開始,兒子手把手教老爸使用器械,這時的老爸是茫然無措的。超大強度的鍛煉,讓他總覺得下一秒就要繳械投降,宣告放棄。但他還是靠著一股拼勁,靠著兒子的鼓勵,頑強地堅持著。
到最后,他已經徹底愛上了健身,每天堅持跑步、鍛煉、舉鐵……這時的老爸是自信的,他已經從大腹便便的“老年人”變成了超有型的“大叔”。
此間經歷的痛苦,可不是輕描淡寫一句“六個月”就能概括的。那是極致的自律,是超強的堅持,是不懈的進步才最終換來的奇跡。
健身不僅給他們帶來了身體上的蛻變,更轉變了他們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有人說,健身是唯一一項只要付出就能看到回報的事業。其實不止堅持,只要同自律掛鉤的事情,或多或少都能讓人成長。
堅持不熬夜,你會擁有強健的體魄;堅持閱讀,你會收獲豐富的知識;堅持旅行,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4? 斷舍離的能力
斷舍離,顧名思義,就是給生活做減法。
“斷”就是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處理掉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離”就是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演員孫儷私下十分節儉,用不著的東西從來不會購買,還親手經營了一個網上店鋪,把日常生活中不用的東西放在上面賣,價格十分親民。——這是“斷”;
作家麥家近年來很在意整理身邊的物件,時刻保持鞋架的整潔或是書架的井然。他沒有潔癖,也不是沒事找事,而是刻意為之。
他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細節,善待它,就能成為陽光或氧氣滋潤自己,讓心沉下來、慢下來、靜下來。”——這是“舍”;
周潤發自出道以來,足足積累了56億資產,卻一股腦兒全捐了出去,他已經看破了財富。
他是大明星,卻成天混跡于市民中間,跟小販交朋友,渾身沾滿了煙火氣。在別人想著一夜成名的時代,他卻力求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他已經看破了名利。——這就是“離”。
但當今社會上,具有這種“刪繁就簡”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東西人們往往用不到,卻總擔心“不時之需”,舍不得丟。
某綜藝節目請來了一位知名的收納達人,據她所說“斷舍離”的規律,其實就是你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件物品半年之內你還會使用嗎?
你會在重要的場合想起它嗎?
它能給你帶來美好的回憶嗎?
回答了自己這三個問題,大概也就知道了這件物品要不要繼續留下。
斷舍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極簡的人生追求,當你真正做到斷舍離,人生99%的煩惱都會消失,你也會給心靈騰出空間,讓幸福住進來。
5? 學習的能力
作家麥家在《非虛構的我》中講述了一個改變他人生的故事。
麥家小的時候,他家的政治地位極其低下。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這幾頂黑帽子一扣,簡直是想翻身都難。
因為家庭成份不好,可以說“高中之門”對他徹底關閉。他也破罐子破摔,想著反正上不了高中,就沒有好好讀過書,成績很差。
但上天好似突然打了個盹兒,1977年底國家恢復了高考,麥家的父親便開始關心他的學習,鼓勵他好好讀書。
農民出身的父親,甚至還說出了一句哲理名言:“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宮殿,可能要被火燒掉,肚子里文化,水淹不掉,火燒不掉,誰都拿不走。”
這句話給了麥家鼓舞,當他帶著這句話去上學后,他像換了一個人。那年,全校兩個畢業班共98名同學,只有五人考上高中,麥家就是這幸運的五分之一。
說是幸運,其實也不盡然。幸運的背后,是夜以繼日的努力學習,用功讀書;是超強的學習能力,讓他迎來了生命的轉折。
因此他說:世界很大,但書是最大的,因為書會讓人長大,讓世界變小。
書山有路,學海無涯,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源源不斷地輸出學習成果。
德魯克說:“未來的文盲將是那些沒有知識和不會更新知識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習能力下降。”
成功的關鍵,在于有走向成功的能力。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獲得能力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