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被貼著“愛學習、學習好”的標簽,先后通過許多考試,主要是財經類,例如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
于是很多人都說我是愛學習的孩子,我很不以為然,我覺得我每次學習都是形勢逼迫。直到最近我開始進入攝影、寫作和畫畫這些陌生領域的學習,我終于承認我確實是一個愛學習的人。
現將我從8歲上學到現在二十來年的學習經驗總結如下,希望其中的某一句話能幫助到別人。
先說幾點總體的原則或者感覺。
先出發,再計劃。
做任何一件事情開始最難,尤其是對于成人學習,脫離了學校的氛圍,被工作和生活所困擾,能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確實很難。所以只要認定一個目標,馬上投入其中,然后在前進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知識的難易程度、數量、目標進行計劃或者調整。如果把計劃放在第一步,那很多學習可能就止于計劃了。
學習沒有捷徑,只能努力實現高效走直路。
學習的捷徑就是通過多次的練習、試錯或者通過多數人總結的經驗和原則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個體差異決定學習方法的差異,其實學習好的人和會學習的人就是尋找到了適合自身的方法,并且能夠完全的掌控和應用,從而提高效率,少走彎路,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目標。
勤奮是關鍵。
縱觀歷史,沒有一個人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達到預期的目標,即使是買彩票,中大獎的人一般都是多次購買彩票,持續關注彩票走勢,并且在中獎的當次倍數很高。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里提到瘋狂英語李陽,新東方創始人俞洪敏,作者李笑來的父親三人用了截然不同的英語學習方法的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勤奮是關鍵。
幾條具體的經驗。
需求倒逼欲望。
簡單的說就是想做一道菜才會去看菜譜。不妨在你想涉足的領域先做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或者疑惑,再通過學習來解決。
比如對一個本書的一個章節進行學習,簡單瀏覽大綱或者提煉出來的知識點,明白這個章節大概需要學習什么內容,然后開始做題,或者實踐。通過在做題或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產生興趣,重新返回學習知識,這時候看到知識就像饑餓的人看到了面包,整個人都會精神抖擻、兩眼放光。
比較的力量很神奇。
對比確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很多知識通過比較就會變得直觀、容易理解、記憶深刻。尤其適用于學習類似的或者抽象的知識點。例如攝影書上會列出不同光圈、不同快門拍出的同一景物的照片,通過對比你會輕而易舉的理解它的實質。如果你能詳盡列出兩種事物的區別,那肯定能證明你已經熟練掌握了他們。
初次反應的重要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一個知識點你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就徹底的掌握了它,那以后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的幾率就特別的小。
如果這個知識點你第一次就沒有學懂,那它就會經常性的出現來挑戰你。
我對稅法一的章節練習和模擬題進行過統計,每個章節里第一次做錯了的題目,在模擬題中再次做錯的比率達到78%。所以一定要重視初次反應中那些弱項,對于這些弱項一定反復練習,在敵人變得強大之前打倒他。
時間分配。
精力充沛的時候看書或聽課,疲倦的時候做題或者實踐。因為看書或者聽課是被動的接受輸入,需要大腦高度的清醒和專注,這樣才能接受和消化輸入的信息。而做題和實踐的時候是自己主動的嘗試,即使精力不佳,也會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產生欲望或者是階段性的成就感,會促使你將有限的精力充分利用。
勞逸結合是基本原則,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的學問,怎么逸?
一定要注意方位和環境的變化,休息時盡可能的離開之前學習的地方,變化的溫度、顏色、味道都會重新刺激你的神經,讓你徹底從之前的狀態走出來,即使只休息十分鐘,也要下樓,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原則。
選擇更多的方式代替休息。休息不止是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或者躺在床上,這樣反而會使的自己更加疲勞。我之前每次學習累了都會下一盤棋,或者玩一會撲克,或者洗一件衣服等,不要讓你的大腦停下來,只是讓他活躍于另外一個領域。
老師的重要性。
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拿著一個空杯子索要一杯水,對于老師來說就是你必須有一桶水,才可能給你的學生輸出一杯水。
所以尋求一個擁有一桶水的人是非常必要的,現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你可以學到任何你想學到的知識,而且成本也不會很高。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參加培訓班、或者請老師。
對于陌生領域的知識老師的講解、引導絕對是最直接的方式,很多晦澀的知識如果有老師的講解就會更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尤其對于自控力不強的人來說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人類對于語言的敏感性要比文字強的很多,因為語言比文字出現的早很久,我們的基因里就要傾向語言的因素。
所以說:聽老師講課是最原始也是最高效的方法。
關于應試的幾點建議。
** 取舍原則。**大多數的考試60分,或者總分的60%就可以通過,所以如果你沒有高分強迫癥,就要做適當的取舍,對于那些分值低、出現概率低,難度大的問題可以忽略。把精力放在高分值、高概率的問題上。
營造氛圍。按照正式考試的時間安排進行模擬,如果這個科目的考試時間是早晨9點,那就在9點的時候開始模擬,如果在考試結束前已經完成,不要忙著離開,強迫自己做檢查,很多人沒有培養檢查題目的習慣,即使提前做完題目,剩下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了。多次進行這樣的練習,等你坐進考場就不會緊張或不安。
摸索出題人的目的。其實很多題目,通過長期的練習后你就發很容易摸索出出題人的目的,然后照著他的方向直接入手。不要忽略題目中的任何一句話,考試卷不是小說,說的每一句話肯定都是有目的的。
學習有慣性的,一旦你進入狀態就會激流勇進,我聽過許多參加完四六級考試的學生都有一種看到英文想翻譯的沖動,這就像高速運行的小車不可能一下子就停下來。所以起步很難,一旦等你進入狀態,其實維持現有的速度并不需要多大的力量。一切都會順利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