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關注所接收的信息總是在催促我走在不斷尋找自我,不斷向前走,不斷學習打磨自己的路上。身后似有猛虎追趕,懈怠半分,在不遠的三十歲、四十歲必會被生活生吞活剝。一直以來被這些擔憂追著跑,恨不得自己每天都和昨天不一樣,每天都有變化,也因此每天給自己制定很多計劃,把時間排的滿滿的。似乎這種有目的性的重復做事才能抵達自己的理想狀態。我要從北京到羅馬,我目的地明確,我只需算好要多少天抵達,每天要走多少,每天完成自己規劃好的路線就好。這樣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終能抵達羅馬。
經常處于這種目的明確、埋頭猛進、跑馬拉松的生活方式之中就漸漸忘記了其實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散步。散步,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沒有計劃、沒有系統。沒有誰催促著,毫無目的,想走多少就走多少,想走多久就走多久。走累了可以歇一歇,看到風景好的就停下來欣賞,可以在路上折下一支鮮花,也可以在溪邊拾起一塊頑石。放松、自在、天然、內心平和、喜悅。不用擔心明天的柴米油鹽,更不用在想起自己還有什么沒做時背后一涼。如果跑馬拉松式生活是一場硝煙彌漫的戰斗,那么散步式生活則是休戰后完全休息的富足。生活不應一直緊繃抑或一直松弛。更富有彈性才應是生活的最佳狀態。
人們常說: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如果自己所有的計劃都能實現,能力和夢想相匹配那么就沒有那么多糾結和折磨。生活應是在一種平衡平和張弛有度的狀態。內心平穩、不急不躁。有有理想有追求持續前行的執著,也有有詩意有樂趣享受當下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