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3譚淑琴
? ? ? ? 前幾天月全食的時候,我們正帶著孩子在高速路上,從茂名信宜往珠海的路上趕,整個月食過程都被觀察到了。月亮剛缺了一小角時引導孩子看,問孩子月亮怎么變小了,孩子卻說“月亮像一塊餅干,我也好想吃啊”然后湊近車窗邊,張大嘴發出“啊嗚啊嗚“的聲音。這孩子看著可真像怪物啊,連月亮都想吃,不由讓我想起《月亮的味道》里邊那些盯著月亮很久的動物們。如果知識豐富的媽媽們這時候可能會理智的告訴孩子,月亮是被地球擋到了缺了一角,那為什么地球會擋到月亮呢,這會引出更多的科學探究。可我這孩子畢竟才2歲,告訴她這些未免過于難理解了,而她,慶幸她不會主動來問我這些。問題也就來了,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理智的告訴他們所有科學的真相嗎?要告訴孩子,月亮上沒有住著玉兔嗎?
? ? ? ? 當然不!
? ? ? ? 我們成人的想象力有限,甚至不足,很大原因是因為沒被保護好。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父母總會武斷的否定我們,粗暴的揭開真相,讓我們想象力的翅膀早早的折斷。松居直先生在插畫與想象力一張寫到“要想專心的聽故事,就必須具備獨特的能力,將看不到的故事在腦海中想象成畫面“(P66),每個孩子天生都具備這樣的能力。而且童書給與孩子的,不僅能呵護他們想象的能力,還能激發想象,讓能力躍升。臺灣童書專家黃乃毓在《童書是童書》一書中亦有說道:“童書不但可以滋養,更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因為創作者本身留給了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 ?
? ? ? ? 繪本故事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替我們縮小視野,定出每個場景每個故事的視覺焦點,創造出具體的圖像世界,將不同的事物清楚而深刻的呈現在我們面前“。(P45)所以當孩子們在讀《媽媽買綠豆》時,讀《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時,她有天然的親切感,也許她沒有經歷過,但她和媽媽去買過東西,她也曾幻想自己可以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由此說不定她聽這個故事時,腦袋里想的就是她曾去過的這些商店,故事就在這些商店里邊開展了。書中是一個故事,她腦袋里是一個故事,兩者又和諧的融到一塊了。
? ? ? ? 如果你覺得2歲多的孩子還小,不懂看文字,不了解故事,你就大錯特錯了!“孩子具有優異的圖畫理解能力“(P52)。正因為繪本是由文*圖的形式鋪陳故事,所以即使不用看文字,孩子也能透徹的理解整個故事。我的孩子2歲3個月時,第一次拿到《鼠小弟蕩秋千》,自己翻著看,我以為她看不懂,正想走過來跟她講,而她卻我說”秋千是鳥媽媽做的,貓咪搶了小鳥的秋千坐上去就摔下來了“說完自己開心的笑了。其實在此之前我以為這本書是說貓咪搶了秋千卻不知秋千是鳥爸爸媽媽牽著的。當時我看了圖片后才恍然大悟!這是第一本在沒有我們大人陪的情況下自己解讀出來的繪本。
? ? ? ? 別低估我們的孩子,別刻意在繪本中,在故事中揉塞進知識。只要播一個種子,這些神奇的種子,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孩子體內也默默地孕育成長,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的大樹,開出絢麗的花朵來。
猜她在干什么?模仿米菲踩樹葉,嘴里還發出“莎莎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