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與玉米的情結
玉米,在老家我們叫做大魯棒子,也許這個說法也只有真正屬于那片鄉(xiāng)土的人才能聽得懂。
小時候吃的玉米都是自己家地里種的,不像現(xiàn)在吃的玉米很多都是轉基因的玉米,又大又粘,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粘粘的甜甜的,有著糯米的粘性,滿嘴都是玉米的清香,讓人吃了一口又想再來一口,就這樣,沿著玉米棒一口一口的啃下去,一根又粗又長的玉米很快就被消滅了。
而小時候吃的那些玉米,因為是家里種的,沒有那么大,沒有那么粘,只是很甜,水分很多,一口下去,滿嘴的汁水,那口感也就只有甜了,可那個時候,對于沒有那么多零食的我們,玉米就是最美味的零食,因為一年畢竟只能吃到一次。
于是就衍生出了,嫩的玉米用來烤和煮,烤的玉米一般都是放在老家里那種草鍋的鍋堂里,穿在燒火棍上,雖然烤出來的玉米渾身都是黑乎乎的,但一拿出來那滿屋就散發(fā)著烤玉米的焦香味,還是會讓饞嘴的我們在那么一瞬間流下口水。老了的玉米用來炸米花和磨成粉煮稀飯,偶爾還會用來做玉米餅,那黃燦燦的嚼起來沙沙的,很粗糙,也很難下咽,可能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有的只是新奇,而對父輩們來說,那卻是賴以生存的救命口糧,那黃黃的糙糙的玉米餅,對于我們是新奇,卻記錄了一段父輩們難以忘懷的歲月。
而玉米于我卻有了另一段不一樣的感觸。十月,陽光特別的明媚與燦爛,十一長假的那幾天同學說她在家掰玉米,突然間,站在商場的門口發(fā)著單子,腦袋中就出現(xiàn)了那早已忘卻的景象。那一片一片的玉米,在秋日的陽光下,早已從郁郁青青的一片變成了滿地黃燦燦的,那一切都意味著豐收,意味著汗水澆灌出來的收獲。
站在商場的門前發(fā)著傳單,而就在那么一霎那間腦海里就出現(xiàn)這樣的景象,在萬里無云之下,藍天像水洗過的那樣干凈,那曾是郁郁青青的玉米,如今已變成一片片蒼脆的土黃的玉米稈,卻懷抱著滿是胡須的玉米棒,像一列列士兵一樣排列在田地里,那一個個飽滿的玉米棒就像軍人手里的槍一樣,玉米桿們列隊懷抱槍支整裝待發(fā),等待著農(nóng)人的檢閱.......
對于玉米,從一開始的播種到后來的收獲,很幸運,在年少的那段時光, 我都曾一一經(jīng)歷過
。還記得那個時候,到了播種玉米季節(jié),周末的早上,父母總會在雞剛剛叫的時候,把我們叫醒,揉著半睡半醒的眼,塔拉著鞋和父母去田里播下玉米粒。
有時,月亮還沒有回家,鄉(xiāng)村的早晨,尤其是在農(nóng)忙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而不是伴著早晨的第一縷晨光。而我們拿著盆跟在父母后面,他們拿著鋤頭和背著玉米種,迎著月光頗有種帶月荷鋤去的瀟灑,而夏風微微的吹在身上,一陣沁涼,伴著雞鳴,戴著月光,吹著夏風,我們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走在去種玉米的小路上。
到了地里,我和弟弟一人跟著一個大人,他們用鋤頭刨出一個坑,我們則抓幾粒玉米粒放進去,然后他們再用土蓋上,因為很簡單,所以,當忙種的那幾日里,到周末,總會看見孩子和大人一起在種玉米。雖然只是幫父母的小忙,可媽媽總會在燒早飯的時候回家,有時會為我們煮一個雞蛋,有時會是一碗蛋炒飯,有時又會是一碗放了臘腸的面條,而那個時候,一個雞蛋,一碗蛋炒飯,一碗臘腸面條,總是我們最美味的早點,于是,就開始幻想著要是天天能吃到這樣該多好啊。而種完玉米后,就開始慢慢的等著它長大........
等待的日子里,我們是清閑的,而父母們卻會為了它們的出牙、幼苗長成桿施肥,細心的照料著,只為了秋日的陽光下,那滿地的金黃,那金黃下結結實實的玉米棒。
記憶中有一次,西邊的表姑家掰玉米的那天是周末,我們一群小孩子就跟著表姑爺?shù)耐侠瓩C一起到地里去給他家掰玉米,一大塊的玉米在我們這一群的小孩子的攻勢下沒到半天忘記了,可是掰完玉米后那一袋方便面的香脆卻永遠的記住了,作為我們掰玉米的獎勵,開小雜貨店的表姑為了犒賞我們,給了我們一人一袋五角錢的方便面,一袋干的方便面,我們就那樣把它揉碎了,撒上一點兒調料,在那樣一個太陽烘烘的下午,我們人手一袋,坐在家前面的楊樹樹蔭下,吃的津津有味兒。
那個年月對于我們這些鄉(xiāng)下的孩子來說,一袋揉碎了的再加上方便面特有的調料的方便面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好像那些年的幸福就是那么簡單的事,好像那些年的我們也是那么的容易滿足!
與玉米的時光也許再也回不去了,但我想多年后,我仍然想做回那個拿著玉米也能笑出花來的另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