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連是小說《紅與黑》里的悲劇人物,他在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因為一封揭發信身敗名裂。他一怒之下搶擊了寫信的人,被判處死刑。誰是害死于連的罪魁禍首?是那個寫揭發信的人嗎?
1.
寫揭發信的瑞那夫人是于連最愛的人。于連的死,瑞那夫人難辭其咎。她寫的檢舉信使于連失去理智,當眾開槍槍擊她。于連因此被逮捕入獄,被判死刑。瑞那夫人因為于連移情別戀,因愛生恨。瑞那夫人又是極其虔誠的教徒。那封信是指導瑞那夫人靈修的教士草擬,然后讓她謄抄的。她對那個教士的話唯命是從。
瑞那夫人在信里寫道:“此人既窮又貪,虛偽到家,專門引誘軟弱的不幸女子,借此謀得一個出身,成為一個人物,對宗教毫無準則可言,設法勾引最有臉面的女子,支配這家的主人及其偌大家產,而留給別人的是災難無窮……”瑞那夫人是個蠢女人。她難道不知道她寫的檢舉信會徹底毀了于連?
她那么愛于連,怎么會寫如此荒唐的揭發信?她怎么能在信里把于連寫成道德敗壞的人?于連誘騙她了嗎?圖謀她的家產了嗎?
事實上于連并不貪心,甚至還很清高。瑞那夫人第一次要給他送幾個路易的時候,被于連嚴詞拒絕。于連只拿自己應得的錢。于連到貝藏松神學院學習、給拉穆爾侯爵當秘書分別由謝朗神甫、彼拉神甫推薦,和女人無關。于連并沒有支配任何人的財產。瑞那夫人毀了于連的名聲,讓于連失去了理智。于連也毀了瑞那夫人的名聲和生活。如果沒有遇到于連,瑞那夫人依然可以繼續做一個賢妻良母。
瑞那夫人很愛于連。她愛于連如癡如醉。他欽佩、憐惜、親近于連。她一見到于連,就忘記做人的本分了。當她以為于連要和她的侍女結婚時,快要瘋了,夜不成眠。她膚白如雪,嬌艷欲滴,穿著袒胸露背的薄羅單衫,一天要換兩三身衣服。這樣如此動人的她怎么不讓于連動心?如果她在一開始于連抓她的手的時候,她嚴詞拒絕,或者把于連直接趕走,還發生敗壞她的名節的事情嗎?是因為她自己墜入了情網,怎么能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于連的身上?
如果她不愛于連,又怎么會連續兩個月一天兩次去看監獄里的于連?于連死后的第三天,她也活不下去了,抱著自己的孩子死了。
事實上,于連罪不至死。
瑞那夫只是受了傷,并未傷及性命。她給36位陪審官每人寫了一封親筆信,替他求情,證明他虔誠、懂事、勤勉。
可是于連還是被判了死刑,很快走上了斷頭臺。
2.
把于連送上斷頭臺的人至少還有有三個人:于連本人、指導瑞那夫人靈修的教士、瓦勒諾。
于連不愿意茍活于世,一心求死。他一口咬定判他死刑罪有應得。他不愿意說謊,也不愿意改換門庭。他不愿意向他蔑視的人乞求任何恩典,也不抱任何幻想。他的死是因為他犯了眾怒。他出身卑微卻不認命,敢于抗爭。他明白即使他的罪沒有那么重,也必死無疑。因為他觸犯了階級利益。以瓦勒諾為代表的那些有錢人、貴族借他懲戒、打擊像于連一樣的人。
指導瑞那夫人靈修的教士害死了于連。于連離開瑞那夫人后,瑞那夫人變成了極其虔誠的教徒。她失去了判斷力,被人哄騙。那封信是指導瑞那夫人靈修的教士草擬,然后讓她謄抄的。那個教士和于連無院無仇,為什么要害于連?肯定有人指使那個教士草擬那封檢舉信,并且哄騙瑞那夫人謄抄的。是誰指使那個教士害于連?
害死于連的人毫無疑問還有瓦勒諾。他嫉妒、怨恨于連奪得了瑞那夫人的芳心。他用了各種辦法追求瑞那夫人都無法打動瑞那夫人。他是審判于連的陪審官,趁機報復于連,置于連于死地。
3.
不可否認的是于連是階級斗爭、派別斗爭的犧牲品。他動了貴族階層和富人們的奶酪,他出身卑微,勢單力薄,必然被踢出局。
在某種程度上于連死于他的風流債。他竟然勾搭有夫之婦,毀了一個賢妻良母的名節。他還和一個大家閨秀私定終身,讓那個女孩子珠胎暗結。即便在現代社會,他的這些行為也是不道德的行為。
除此之外,于連之死的原因還在于他太優秀,個性太強,太高傲,野心太大,太沖動。
于連是個奇才,聲名遠揚。如果他不會用拉丁文熟練地背誦《圣經》,不愛看書,記憶力不好,安安心心做個伐木工人,他就不會成為瑞那市長和瓦勒諾爭奪的家庭教師。瑞那夫人的三個孩子佩服于連佩服得五體投地。瑞那先生怕他給人搶走,要和于連簽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還不斷地給他加工資。
于連不僅有才華,還是個美男子,相貌英俊,溫柔多情。瑞那夫人愛上了她,給他定制了漂亮的制服,出盡了風頭,惹人嫉妒。被他拒絕的女傭艾麗莎伙同他的情敵們想治他于死地。他被迫遠走他鄉。
他到了貝藏松神學院后,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得到院長和主教賞識。他被院長推薦給拉穆爾侯爵當秘書,他的才華和超強力記憶力得到拉穆爾侯爵的賞識。
他是一個清高、孤傲的人。正是因為他的高傲引起了拉穆爾小姐的注意。有很多富家子弟和官家子弟圍著拉穆爾小姐轉,討好她。于連反而疏遠她,從不討好她。即便是于連愛上拉穆爾小姐,也為了愛得有尊嚴,故意冷落拉穆爾小姐。拉穆爾小姐愛的正是有著傲骨的于連。
于連從不向他討厭人搖尾乞憐、阿諛奉承。
他最大的缺點是他太張揚,為了引人注目,賣弄他的小聰明。他讓人知道他知識淵博、記憶力超強、口才好。他俘獲了小城里最高長官市長夫人的芳心。他讓巴黎最美麗、最富有、最高傲的女孩拉穆爾小姐拜在他的腳下,心甘情愿和他私奔。
他卓爾不群。他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光芒太明亮,太耀眼,讓人嫉妒。
他太沖動。當他看到瑞那夫人把他寫得很壞時,頭腦發熱報復瑞那夫人。如果他沒有傷害瑞那夫人,也就不會被逮捕入獄、被人落井下石。
如果他娶了女傭艾麗莎,或者和傅凱做木材生意,沒有雄心壯志,或許他不會死得這么慘。
于連貪慕虛榮、莽撞,甚至有些心機,對待感情不專一,為了愛情鋌而走險,但是瑕不掩瑜。他的這些缺點并不能掩蓋他的光芒。如果于連一無是處、道德敗壞,就不會有那么多人為他哭泣。他的好友傅凱也不會因為他的死悲痛欲絕。拉穆爾小姐也不會親自安葬他,也不會不惜重金購置石雕裝飾他的墓穴。他死后第三天,瑞那夫人痛苦不堪,抱著她自己的孩子死了。
如果于連生在今天,參加高考,憑借他超強的記憶力,絕對是文科狀元。
可惜的是于連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方。
于連,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