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這本書對我來說讀起來確實有些吃力,不過我還是硬著頭皮快速閱讀了一遍。現在我想一邊梳理一邊再仔細回味一下書中的內容,順便消化吸收一下書中的有效營養成分。
這本書為我們列舉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七大生活困境,幾乎涵蓋了我們身邊所有發生過的事情和現象。
囚徒困境
警察逮捕了兩名小偷,但檢察官手上的證據只能證明他們非法持有及藏匿槍械,判處兩年徒刑,而無法證明他們結伙搶劫,判處十年重刑。
這種情況下,如果兩人都辯稱無罪,就只能各判兩年徒刑,但檢察官想出一個妙法,讓他們俯首認罪。
檢查官分別跟兩個小偷單獨說,如果對方認罪而你不認罪,則對方判四年你判十年,如果你認罪對方不認罪,你就可以無罪釋放。
這樣看來,對于二人來說,認罪即是最好的選擇。最終的結局是,二人都認了罪,都被判了四年徒刑。但如果兩人都死不認罪,兩者則都會判兩年。
這則故事說明,在囚徒困境中,雙方要設法合作,協調行動,而且不能有一方改變心意,從而達到納什均衡,最終雙方共贏。
公地悲劇
群體中不同組的人之間不斷上演囚徒困境的情形。
比如早在很久之前,我國就提出水資源短缺的窘況,提倡人們要節約用水。但直到今天還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我洗澡洗衣服浪費一點點沒關系。
顯然如果所有人都這樣想,這樣做,在不久的將來,公益廣告中,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即是自己的眼淚就一定會成為事實。真到那一天,就是真的公地悲劇了。
搭便車
有人占用公共資源,卻沒有一點貢獻。
當看到這個提法的時候,我的心臟突然劇烈地跳動起來。因為我想到了自己曾經無數次做過搭便車的事情。
上高中的時候,我是住校生,我的同桌是跑校生。有一天早晨我起晚了沒顧得吃早餐。早自習的課間,同桌拿出在路上買的油條吃,把我饞得一直吞咽口水。我小聲問他明天能不能幫我買一份油條,他同意了。
以后的日子他每天都順便幫我買早點,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晚起還能有早點吃的優厚待遇。直到有一天下大雨,早餐攤沒出來,他沒能買到早點,我倆都餓了肚子。我還埋怨他為啥不多跑一條街去另一個早餐鋪買,他很委屈地瞪了我一眼,我才意識到是自己太過分了。
想到這,我不由地想到了簡書里的一個問題。
在簡書里寫文章 ,如果希望獲得較高的閱讀量、點贊量及收益,目前有三種方式。一是文章足夠好,直接得到簡書平臺的推薦,二是文章質量好,得到簡書伯樂的推薦,三是得到簡書各大推文專題的推薦。
這三種方式中,推文專題的推薦則非常符合搭便車的現象。有些作者總喜歡把自己的文章投給各大推文專題,希望獲得推薦,但又很自私,從來不愿意支持專題。這種只想獲益不愿意付出的行為,就屬于搭便車,屬于不勞而獲,屬于占用公共資源。
我自己也曾多次被推文專題推薦過,雖然我一直盡力支持專題,但相比專題給我的支持依然是微不足道的,我忽然有一種搭便車的感覺,并有些羞愧難當。
懦夫博弈(也稱“邊緣政策”)
雙方都在測試對方的容忍限度,并希望對方先屈服。
比如在路上開車,正常行駛狀態下,突然有人硬是想強行塞進某條車道。被侵犯的車輛一定不會輕易讓他得逞,雙方一定互不相讓。交通事故最容易發生在這個時刻。
最終的結局一定是有一個人做出了讓步,哪怕是迫不得已。
志愿者困境
遇到特殊事件時,必須有人為團體犧牲,否則就會滿盤皆輸。但每個人心里都希望別人去犧牲。
比如董存瑞炸碉堡,如果他不挺身而出,犧牲自己炸掉碉堡,這場戰役的結局肯定是全軍覆沒。他的犧牲,換來了轉機,贏得了全局的勝利。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志愿犧牲者為什么會如此大公無私?如此大義凜然?其中有道德的成分,更有大局意識,英雄主義,及獻身精神。
兩性戰爭
兩人有不同偏好,比如丈夫想去看球賽,太太卻想去看電影。但側重點在于雙方都希望對方陪著自己而不是各自去做喜歡的事。
這個現象我相信在每個家庭中都會頻繁地出現。
我和老公都有晚飯后去鍛煉的習慣,他喜歡快走,我喜歡散步。他覺得散步達不到運動強度,白白浪費時間。而我覺得散步是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
他希望我陪著他快步行走,你追我趕很有情趣,我希望他和我攜手在林蔭小路上邊走邊聊。
于是我們達成最終的共識是,他先快步走一圈,我在后面慢一點走,等他追上我的時候,我和他快走一圈,他再和我慢走一圈,然后倆人一起回家。
這樣的方式不一定是最佳狀態,但是卻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需求。也達到了兩性和諧的境界。
獵鹿問題
幾位獵人,想要獵到一頭鹿,要想成功,必須所有人都參與,缺一個也獵不到。
在去獵鹿的途中,一位獵人毫不費力打到一只兔子,于是他就想放棄去獵鹿的計劃。但是如果他真的退出,獵鹿計劃就癱瘓了。想退出的人,就是團隊中不合作的一員。
怎樣避免團隊中出現不合作的成員而導致全盤皆輸呢?希望在后面的章節中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