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關于“別人的好”的文章。
好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逐字閱讀了,老師的字總能引起內心最強烈的共鳴。在閱讀的同時,既獲得視角的開拓,還能安撫內心的焦躁不安——靜下來,耐心,前行。
說實話,我自己就是經常在內心里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較,一旦比較得出自己優于他人的結果,甚至有時候,自己知道他人的優點,偏要揪出來他的某個缺點,來顯示自己“比”他強。因為在那時刻內心的喜悅是滿滿的。也有人經常說:“幸福的人,就是年收入比他的妹夫多 100美元的人。”相信和我有同樣經歷的人不是少數。
常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比較基礎上,要么他好,要么我好;如果他好,那我就好不了了。二選一的絕對。比較通常沒有意義,人生是自己的,他人的好與不好,其實對自己的影響有限,應該能轉換視角來看——不管他好不好,我能從他身上學點什么對自己幫助的東西:他哪個地方做得不錯的學習過來成為自己的,不是更有助于成長嗎?
老師在這里也告訴了大家一個道理:
其實你可以從那些“原本你可能討厭的人”的身上學到大量的好東西。
真正的關鍵還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首篇的觀點:注意力是最寶貴的資源,應當把它用在自己的成長上。
如果僅僅關注著他人的對錯或好壞,其實是在浪費自己的注意力,把視角拉回來,關注自己的成長。若實在有多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優點上面,即便是自己討厭的人,也會有自己未曾注意到的優點,看看自己曾經忽略了多少他人的閃光點,看看自己曾經看到的世界有多么地不完整。
在此刻,我敲下這些文字,就想起原來我周圍的世界,只是按照我的喜好在給我展示,那個世界只是我的世界,而真實的世界,其實是有很多不一樣的色彩的,有我喜歡的,也有我不喜歡的,客觀存在的,絲毫不以我個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所以,為何我不能放開胸懷,接受真實呢?給自己的世界打開一扇門,讓真實進來?!y怪老師說,世界是有生命的。自己的世界,都是由自己選擇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