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以后,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利未在自己家里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什么和稅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 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他們說:“約翰的門徒屢次禁食祈禱,法利賽人的門徒也是這樣;惟獨你的門徒又吃又喝。”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
耶穌又設一個比喻,對他們說:“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里;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里。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 (路加福音 5:27-39)
一、呼召利未
“這事以后”,在什么事情以后呢?我們從經文可以看出是在耶穌醫治了病人之后,法利賽人和文士不肯接受耶穌有赦罪的權柄,但他們明顯看出來醫治發生在了一個如此嚴重的癱子身上。只有神有醫治的能力,但他們卻不能明白這件事情。所以路加在這里講到“這事以后”法利賽人、文士與耶穌的矛盾越來越嚴重。
耶穌在這里呼召了利未,就是寫《馬太福音》的馬太,他從前的職業是一個稅吏,應該生活還可以,但在稅關上那一次與耶穌相遇,利未的生活從此就改變了,不再是稅吏而成了一個使徒。這里說“他就撇下所有的”,摩根翻譯為“他就離開了他的一切”。成為門徒是怎樣的呢?離開他的一切。無論你從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習慣和生活,跟從主就意味著你要離開你從前的一切,過一個全新的生活,走一條全新的路,面對一個全新的自己,放下罪中的工作和收入,做神所喜悅的事情,這就是耶穌的門徒。今天你是否已經離開了你的一切?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利未不僅辭掉了自己公務員的工作,離開了自己的一切,還要擺一桌酒席慶祝一下,把自己從前的朋友、同事都叫過來,告訴他們說,我辭職了,大家會問那你以后做什么呢?利未鄭重的把耶穌介紹出來說,我以后做他的門徒,做一個傳道人了。大家朋友們都說好好好,那讓我們也了解一下耶穌是誰吧。利未是一個很會為耶穌做見證的人,所以十二個門徒中唯獨他寫了一卷《馬太福音》向猶太人完整的介紹耶穌的故事,當然約翰也寫了《約翰福音》但《約翰福音》有更深的目的,所以省略了很多大家都知道的耶穌的故事而選用了其他三卷福音書沒有記載的內容。
這是一小段背景,我們看的這一大段經文的小背景,在耶穌醫治完一個很嚴重的癱子之后,在耶穌呼召了利未之后,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爭論。
二、為什么和罪人一同吃喝?
爭論什么?法利賽人和文士向耶穌的門徒抱怨說:你們與罪人同流合污。這是法利賽人所接受不了的,為什么?因為這大大突破了他們的觀念和傳統,在他們的生活里,出門回來必須洗手,去街市回來必須洗澡,絕對不隨便去人家里做客,因為他們不圣潔,會影響自己的圣潔。這是很嚴苛的生活和傳統,但他們為了表達自己信仰的完全就嚴嚴的守著。但是到底上帝怎么看呢?他們會想上帝應該喜悅他們這個樣子吧,反正也沒有先知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對,他們就一直這樣做就好了。
他們缺乏的是什么呢?是內里敬畏神的心,他們是一群假冒偽善的人,這不是我對他們的定罪,而是耶穌說的。他們表面敬虔,但內心卻是偽善,貪心,驕傲的一群人。他們在外面接受著別人的尊重和稱贊,但內里卻被神所厭惡。所以他們帶著自己的傳統和驕傲認為耶穌和稅吏一起吃飯一定是耶穌錯了。因為他違反了我們的傳統,違反了我們的習慣、規矩,他們抗議說這個耶穌到底在做什么,他到底是先知還是被鬼附的?
但耶穌怎么回答他們呢,我們可以從圣經里注意,是法利賽人向門徒抱怨,但是耶穌來回答,所有的問題都是耶穌來解答,而不是讓門徒在那里苦思冥想去疑惑懷疑和作難。耶穌的回答很簡單:是的,他們有罪,他們是病人,而我是醫生啊。這就是耶穌的答案,很簡單,但是法利賽人卻不能明白和接受。醫生是什么意思?只有神能夠赦免人的罪,你又是誰?神從來都不要罪人,到底你說的病人和醫生是什么意思?法利賽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不認識神,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宗教和傳統里,卻并不是活一位真實的上帝面前。他們的信仰是刻板的,傳統的,卻不是鮮活的,有關系的。他們更不可以承認自己與稅吏一樣在神面前都是有罪的人,這就是他們的可悲之處。他們得了木偶病,只知道按自己設定好的習慣來做,卻與真實的信仰相距十萬八千里。因為他們的信仰就是傳統,卻不是又真又活的上帝。連一個木匠都能接受神的旨意去迎娶一個懷孕的妻子,但如此帶著醫治能力的主站在他們面前,他們卻無法認識。
三、為什么不禁食?
他們繼續向耶穌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什么問題呢?你們不敬虔。法利賽人特別看重禁食,他們一周禁食兩次,他們認為禁食是向神的奉獻。所以他們在這里把這個指責提出來,你們這群人信仰根本不真實,因為你們從來沒有禁食過。我想他們一定不知道,耶穌在侍奉的開始曾經禁食過四十天,但在這里他們說門徒沒有禁食過應該是真的,因為門徒和主在一起為什么還要禁食呢,他們有什么問題直接問主就好了,有什么病人都是耶穌醫治了,有什么危險風浪都是耶穌平息了,主天天和他們同在他們為什么還要禁食呢?要故意表現虔誠嗎?沒必要那么裝吧,耶穌會說你們這群小子心里怎么想的我還不知道,餓了就吃吧,我已經準備好了燒魚作為早點。
有主同在不需要禁食,但是不認識主的法利賽人卻在那里用禁食作為敬虔的表現,實在可憐。你禁食是向誰看呢?神真的要你這樣禁食了嗎?路加福音第二章里講到了一個女先知亞拿,她常常禁食祈求被神所紀念,因為她是一個真圣潔和敬畏的人,所以她被圣靈指示來朝見圣嬰。但這群法利賽人卻在耶穌的面前拿禁食說事,實在可笑。耶穌對這個指責的回答也很簡單:沒到時候。什么時候呢?就是新郞被人帶走的時候,那個時候門徒們就會哭泣禁食了。這是耶穌在路加福音中第一次比較隱晦的提到關于自己的受難,因為這個“離開”有解經家研究那個詞有被暴力帶走的意思,所以這里算是耶穌第一次提到關于自己的受難的預言。
究其原因法利賽人在這里提出這個指責還是因為一方面他們以自己的禁食當作敬虔的表現來夸耀,另一方面就是他們真的是不認識耶穌,更不愿意相信耶穌。所以他們的罪早就定了,真正有病的不是知道自己有病的病人,而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病人,這才是真正有病的人。
四、新酒與舊皮袋
下面這個比喻耶穌把他們的問題指出來。前面都是以守為攻,現在開始直接提出他們的問題。耶穌在這里說到一個常識,新衣服不可以補舊衣服,都是把舊衣服的布剪下來補新衣服,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里,新酒要裝在新皮袋里。所以誰是舊衣服,誰是舊皮袋呢?在剛才的這個問答里一聽就明白,法利賽人、文士就是舊衣服、舊皮袋,他們總是想用舊的觀念,老的傳統,舊有的習慣來質疑耶穌,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神,也不認識耶穌,所以怎么可以強求讓耶穌的道必須符合他們的傳統習慣呢?其實耶穌的到來就定了這群假冒偽善之人的罪,他們用舊有的觀念按著傳統來侍奉神,而內心里卻沒有真正的敬畏。耶穌來了要把一切都改變,他揀選的都是當時社會的低層,被人輕視和不起眼的人來做他的使徒,他們這些漁夫、稅吏、奮銳黨,都是當時社會的低層和邊緣人士,但是耶穌正是培養這樣的一群人才能夠真正認識他是誰,他們才能更加敞開沒有羈絆的跟隨耶穌,成為教會的根基。
耶穌最后一句話說“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這也是表明我們在舊的觀念,傳統,習慣中很難出來,我們已經習慣了,適用了那個口味,那個方法,那個傳統。我們就很難再去反思我們的信仰了,到底我們在哪里出了問題呢?不是傳統、習慣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很容易停止不前,到了一個階段就適應了,到了一個地步就習慣了,到了一個時候就說就這樣吧,但神一直讓我們認識祂,一直讓我們竭力的跟隨他,一直讓我們要明白祂的旨意。問題不是傳統,不是習慣,也不是遺傳,而是一個驕傲自滿的心,一個停止不前的心,一個只看表面卻不求內里的心,這都是神要提醒我們的。我們是否要像利未一樣離開過去的一切,完全跟隨主,公開承認我們的信仰為耶穌作見證,還是活在自己驕傲的習慣的生活中,問耶穌到底是誰,他為什么這樣,他為什么那樣,他為什么有那么多問題,其實是我們才是真正的問題。誰是有病的人,不是那個癱子,不是那群稅吏,而是那個驕傲不肯悔改轉向神的我和你。癱子可以得到耶穌的醫治,稅吏也會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但唯有自以為義的我們,卻常常驕傲的不肯來到神的面前離開自己舊的生活,跟隨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