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問:“我和他做著同樣的工作,他月薪30000而我卻只有3000,呵,社會為何總是如此不公。”
老板瞟了員工一眼,目光停留在手中玩弄的鋼筆上說:“主管安排你接待嘉賓,你平時是怎么做的?”
員工說:“把主管安排的事記下來,然后把嘉賓接到,完成主管布置的任務。”
老板說:“不錯,這是一個合格的員工的標準。那你知道同樣的任務,他是如何處理嗎?”
員工臉上透露一絲不屑:“接待就是接待,他還能弄出花不是?!?/p>
老板說:“主管安排他接待一位嘉賓,他會先了解嘉賓的基本信息,了解嘉賓的性格,風格,了解嘉賓反感的東西。通過這些安排接送嘉賓的車輛,賓館等,他知道如果嘉賓感覺更加舒適。”
員工沉默。
老板繼續說:“同一份工作,你們卻為公司提交了截然不同的成績單。同樣是接待員,你們之間用的心決定了你們的獲得。”
員工:“……”
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上面這樣一種情況,同樣的事交給不同的人做帶來不同的結果,差的那個,總是不服氣,于是正事不干,整天抱怨社會的不公,卻不曾想是不是自己做的太差。
每年學生會工作結束之際,都會請分管老師為每一個部長打一個素質拓展分,按照慣例,每個人都是兩分。今年卻有些特別,1/3的人意外獲得了一分。我把結果公布在學生會群里時候,那些得了一分的人瞬間炸開了鍋,一會不關注消息,就成了99+,活動的討論會從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第二天,我找到分管老師討論了這個問題。老師只說一句話:“那些有意見的,叫他們直接過來找我。”于是,評分風波全是平息。從這個有趣的現象會發現,一些人的思想很扭曲,想要獲得和別人一樣的結果,平時又不付出,到最后看到別人的好,心生一大堆嫉妒心理,甚至不知從哪里來的勇氣,質疑別人的評選標準。就不曾先想想自己為什么結果不如別人,似乎在他們心中,別人的好總是走后門,自己沒有得到最好,不是因為自己差,而是制度瞎了眼。一分的區別不僅是工作態度的區別,往往更是人格的區別。
就像上面30000元工資的員工和3000元的員工一樣,一個零的區別就在于一個把心放在完成工作上,一個把心放在怨天尤人上。一個對于團隊發展提供積極力量,一個隊團隊發展提供消極力量。團隊總是因為前者而壯大,往往是死在后者手里。一個零的區別也不大,就是心的區別。胖嘟嘟的零,隔開的是認真和敷衍,隔開的是高尚和低下。月薪多個零,是十倍。工作多個零,確實一百倍的努力,理解的人不抱怨,狹隘的人才看不慣。狹隘的人,如何也多不了那個零。
(相遇即是緣,讀文即是作者福,文有不足,請多指正,若有贊同,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