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說
你對自己好一點,別人才會對你好一點。
敢于表達自己的需要
面對自己的需要,我們經常有一種莫名的羞恥感,似乎直接和別人說我想要什么是一種不好行為,會冒犯到別人。
所以,很多時候明明內心很渴望,嘴上卻是“隨便”“不用不用”這樣的話。
其實,告訴別人你想要什么,絕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會讓別人對你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且,如果他們覺得可以幫到你的話,還有可能為自己的利他行為而高興。
相反,總是不敢說出自己的需要,也從來不敢麻煩別人的人,會讓身邊的人習慣了你這種“無欲無求”的狀態,于是就默認你是沒有需求的。
還有一個負面的影響是,當一個人總是隱藏自己的需要和偏好時,就會給身邊的人一種神秘和看不懂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彼此之間有距離感,不利于建立深度的關系。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不用太壓抑自己,直接表達就好。
有時候處理的越簡單,相處起來會越輕松,越舒服一些。
做自己喜歡的事
生命最大的價值,就是一場時間有限的體驗,沒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歡的事能讓這種體驗更好的了。
一個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花太多時間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會讓我們的內心陷入到身心不一致的沖突當中,體驗到的更多是痛苦和煎熬。
這樣的時間不是在度過,而是在消耗。
相反,當你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達到一種心理學家們稱之為福流的忘我狀態。
把時間投注在這些事情上,不僅不會累,還會感到愉悅和極大的滿足。
所以,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找到你喜歡的事情,并且投入進去。
這是一個人價值感的源泉。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當你犯錯,或者對一些事情無能為力的時候,會感到難過,甚至是痛苦。
這些讓人不爽的感受像一個個陷阱一樣,會將很多人困在其中。
這時,我們會不斷強化這樣的信念:
“我不夠好。”
“我真沒用。”
其實,過錯固然讓人不爽,但并代表都是壞事,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意義。
人不是神,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出差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過是又一次提醒我們:
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做的很好,但也有些事情你是無能無力的,這并不丟人。
懂得這點才能夠接納自我。
所謂接納自我,是允許這些缺點在我們身上的存在,承認它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排斥的心態,拒絕承認問題的存在,認為這些缺點不應該存在自己身上。
懷有接納的心態,面對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更淡定,更有平常心。
沒有義務讓所有人都滿意
沒有人喜歡那種不被喜歡的感覺。
當有人討厭你的時候,你可能會不自覺地反思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
有時候確實是你的問題,但也有很多時候,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討厭你的那個人的問題。
比如可能是因為誤解,也可能僅僅就是不喜歡。
面對這樣的情況,就不必再幻想通過自己的改變,盡量讓對方滿意了。這不是你的錯,你沒有義務讓他們必須滿意。
如果對方是一個對你比較重要的人,可以盡到澄清的責任,但如果是一些對你不重要的人,忽視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而且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這樣你就有更多精力去照顧真正對你好的人了。
真正的內心成熟,不僅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可上,還體現在允許自己被否定:允許被一些事情否定,也允許被一些人否定。
學會拒絕
被拒絕是一種不好的感受,但是,很多時候這種不好的感受又是必須的。
比如別人向你借錢,但是這個人的信用不太好,一旦你借了之后就可能再也收不回來,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拒絕。
所以,拒絕是一種能力,這個能力存在的價值就是要保護我們,保護我們被傷害,或者被欺騙。
在感情中,懂得拒絕同樣很重要。
你和一個人相處了一段時間,對方沒有什么缺點,對你也非常的好,但你覺得不適合,或者沒有那種心動的感覺,這個時候該怎么辦?
很多人的選擇是繼續相處著看,然后到了該結婚的時候就稀里糊涂地結婚,然后突然有一天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看著身邊的愛人和孩子,感到更加的迷茫。
所以,有時候拒絕看似在傷害一個人的感受,但實際上避免了以后更大的傷害。
你拒絕了你不想要的生活,才有更大的可能性來得到你想要的生活。
留言互動
想對自己好一點時,
你通常會怎么做?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