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我去國家博物館的見聞吧。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微風拂面,是個去博物館的好天氣。
去國家博物館是為了看最新的一個展覽—大英展(全名: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為什么一定要去看看這個展呢?因為?回頭可以和別人顯擺,自己格調多高?這個展覽的簡介寫得實在是太美妙了!我節選幾段,你們感受一下。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借助大英博物館豐富藏品中精選出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借助文物的視角——遨游世界歷史。這個展覽不僅彰顯了“以物述史”的獨特魅力,而且啟迪我們思考自身與人類創造物之間微妙的關系。
·這些文物跨越了200萬年的歷史,涵蓋了世界所有地區的文明。
·那些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的消亡的族群,我們可以憑借文物遺存復原他們的生活,探尋他們的精神世界。
·另一些文物則展現了人類最嚴肅的思考:人們渴望理解神明,超越死亡(與死神討價還價)及戰爭與沖突的泥淖。
·總之這些歷史文物能帶來歡欣和愉悅、好奇和挑戰,能提出問題,也能解答疑惑。最重要的是,這些文物能講故事,它們聚集一處,共同講述了一個最偉大的故事——世界歷史!
借助這100件(套)文物,你可以遨游世界歷史;借助這100件(套)文物,你可以任由自己穿越在歷史的長河中,像看電影一樣看著那些歷史上出現過的人、事、物在眼前閃過,突然,你在長河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那感覺就像是你坐在頤和園的長廊上,這時候走過來一個人對你說,你坐的這個地方,就是曾經慈禧坐過的地方~多美妙!
(以上是我自己在補腦自嗨)
總之,周六我就興沖沖地去了國家博物館。
因為這個展覽剛剛開放,又是周六,我猜到會有不少人,可還是低估了人們?湊熱鬧?提高自己審美的熱情啊!國博館整個三樓,人來人往,還有一個長長的隊伍,從大英展廳門口開始,七拐八彎的一直延伸到我看不見的地方……(這告訴我們,看展覽,一定不要選在周末;如果只有周末有時間,那么人氣度高的展覽,也不要在剛開展就過來看)
沒辦法,排吧,可也不能干排著,多無聊啊~于是,我就拿出了手機?開始看身邊的人~
大部分人,在低頭看手機,面無表情;
一部分人在和身邊的人聊天,有說有笑;
少部分人在”看似“陶醉的品鑒著旁邊的展品(博國館三樓的公共區域,也會安放一些精美的展品);
還有一個人在看別人……(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觀察)
這期間,我聽到了一段特別有趣的對話:
一個媽媽用微信和友人(我猜的)抱怨:“哎呀,你都不知道今天這路好堵,路上耽誤好久,來博物館竟然還得排隊,人好多的呢,我們下午還有網球課呢,一會兒匆匆看完還得往回趕,真煩人~。”
說完回頭和她兒子說:“一會兒快點看啊,看完趕緊走,要不然下午的課就晚了。”
我瞅了她兒子一眼,小男孩帶了一副眼鏡,默默的站在一旁,不吱聲……
我覺得有趣是因為這對話簡直是太熟悉,太典型了。我身邊有小孩的家庭,小孩子都被安排了滿滿的行程,不管小孩子的接受能力到底如何,反正是不能給孩子休息的機會,因為你一慢下來,就被別人家的孩子追上了~
而且,這位媽媽是把來博物館看展覽當成任務了吧,任務完成的質量如何她不太在意,她在意的是完成一個趕緊去完成下一個~
所以,你以后再遇到排隊的時候,別老看手機啦,放下手機,去觀察觀察身邊的人,你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就這樣一邊觀察身邊的人,一邊用我有限的心智研究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做(說),很快就輪到我進展廳了……
剛進展廳,迎面一陣熱氣撲來,再定睛一看,黑壓壓一片的人啊~基本上,每個展品都圍著至少一層的人,一邊看,一邊比劃,一邊和身邊的友人議論,有時候能聽到一些對展品“聽起來”很專業的分析,路過的人會停下來聽一會兒;有的人拿著手機,一邊看展覽,一邊聽博物館準備的介紹,拿手指點著罩在展品外的玻璃,不住的點頭;有的人身背裝滿衣服的包,一臉不耐煩的跟著自己的家人;有的人干脆捧著一堆東西,坐在展廳的角落;有的人很認真的看展品介紹;有的人面對展品嘖嘖稱奇~
哎,我到底是來看展品還是看人的啊!
好吧,我呢,只盯著展品看,展品簡介也不看,因為看不清,我沒帶眼鏡……
我試圖和這些展品產生靈魂上的交流,我不眨眼的盯著它們,暗暗期待它們能給我點反應……
盯了半天,依舊一臉不覺明厲……
于是,我認清了一個事實:如何才能看懂這些展品呢?你要不斷的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呢?你要不斷的學習!
你具備了相關的歷史知識,知道這些文物對應的時代特征,你才能找到解讀這些文物的鑰匙,你才能試著理解為什么這個文物身上會出現這樣的紋案,為什么這個文物會是這個造型等一系列曾經令你困惑不解的問題~
我們總是能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話:“去博物館或者美術館能提高你的審美能力”~
通過這次的博物館之行,我意識到,這句話其實是個坑,會讓你有一種錯覺,就是去了博物館或者美術館,就會提高你的審美能力~
其實,如果你相對應的知識儲備不夠,思考能力跟不上,去再多趟,也只不過是熟悉了博物館或者美術館,熟悉了這些文物而已,審美能力的提高也只是我們給自己大腦釋放的一種虛假的暗示罷了,”來了這么多趟,我的審美能力應該提高了吧~“。
再說一下之前的那對母子,我推測她是想讓孩子來博物館開闊眼界,提高文化修養的~可是,她卻把這當成了一個任務,匆匆忙忙的走一趟,走馬觀花似的看完這些展品,你能收獲什么呢?你的孩子又有什么收獲呢?
所以,在你還沒有更豐富的學識之前,用眼睛去看,發揮你的想象力,用心去感受,不要為了僅在博物館留下腳印而去,既然你選擇花時間來這里,那就好好的享受這段時光,去感受這些展品背后那段塵封的歷史,去感受人類文明的智慧,去感受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神奇~
然后,再不斷豐富你的學識,不斷提高你思考的能力,這樣,你就會看到一個越來越有藝術氣息的自己啦!
PS:排隊的時候,放下手機,多看看身邊的人,真得很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