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徐丹妮
圖片 ?/ ?網絡
這里指的新語言,是除了中文、以及從小學習的英文之外。
有人一開始也會問:“學英語都夠費勁的了,干嘛還要學一門新的語言?”
別急,讓我娓娓道來。
Peter是我的中文學生也是我的好朋友,會說八國語言的他,2015年下半年他開始和我學中文。我們業余時間在一家外國人開的咖啡館聊天,他能隨時在意大利語、英文、法語、德語之間切換自如,上一秒用中文斷續的和我表達自己喜歡張藝謀的電影,下一秒接起電話來就開始說一口流利的泰語。
他是美國人,在泰國清邁開了一家咖啡館,力所能及幫助幾個泰國孩子上學,接受教育,他年輕時候足跡遍布世界上不同國家。在一個國家會待幾年,認真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也會把自己的見聞寫稿投給美國的一些雜志。
他和我說這些的時候,已經能夠用正常的中文語序慢速交流,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對了,他的年齡應該是70+以上,有次我問他年齡,他和我說:“Denny老師,我的年齡是個謎,雖然容貌不再年輕,但我的心態永遠年輕。”你看,他就是那么有趣懂生活的人兒。我問他為什么要學中文,他說因為有趣啊。中國是個多么有趣的國家,他想透徹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更多,就必須學中文。
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來我們咖啡館喝咖啡,我是館里唯一一個會說英文的人,由我來幫助。后來他覺得我很有趣,從泰國——美國——中國奔波回來都會來館兒里和我聊天。從一開始分不清ā á ǎ à,到現在說話會運用不同的成語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
與我聊云南的少數民族文化、中國的美食、不同地方的風景,現在他回美國了,最近和我說他準備申請一個區非洲的項目,他想去看遼闊的草原和奔跑的動物群。
掌握了一門新語言,更容易和當地人溝通交流,也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興趣愛好開始學的一門新語言,后來通過這門語言打開了一扇充滿樂趣的門。也許你會說,他那是典型的美國生活,熱愛自由。可是你不會知道他非常努力也非常拼,隨身攜帶本子和筆,用中文聊天聽不懂的單詞立馬問我,一次兩次記不住,就多說幾次。他和我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學德語、法語,一年就可以開口說得流利了,可是中文不行,中文得更多時間才能學會。
如果Peter的例子不夠,那再來講講我真實的故事吧。
初中在云南的某個小城市開始學英語,偶然遇見一家法國人在家鄉尋找吃飯的地方,膽怯的我用蹩腳的英文幫助他們帶路。后來依舊用蹩腳的英文和肢體語言“無障礙”的交流著,他們覺得這個小孩挺有趣,于是便和我合影紀念,問了我的email說回國之后一定給我發照片到郵箱里。沒想到這個很小的事情卻打開了我想學不同國家語言的那扇門,隨后的十二年里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
初學英文的我嘗到了能夠和不同國家人溝通交流的甜頭,自然想學更多國家的語言。
在結束了高考之后,我終于有機會和大把時間去學自己喜歡的語言了。斷斷續續自學著德語,2014年,畢業工作第一年決定報班跟老師一起學。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下雪天,都不能阻擋我每周去學校學習的心。
最近無意中發現一個德國設計師的網站,作品很棒,中國網上也沒有TA的更多資料。于是便寫了一封英語&德語的郵件發給TA,表示自己很欣賞TA的作品,以及想了解更多關于對方創作的靈感。很愉快的就收到回復了,對方也表示很驚訝,并問我是怎么學會德語的。
你看,以前憑興趣愛好學的東西,總有一天會用得上,還會幫你一個大忙。
2015年11月,我開始了學習法語的課程。一是因為想和法國的好朋友更深度的溝通交流,二是答應過自己一生的愿望里,要學會八門不同國家的語言。從一開始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到現在能看懂一些法國網站信息,懂一些日常交流的對話,雖然現在法語口語還不太順暢,但看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心里是很開心的。
沒有捷徑,也沒有特殊方法。
如果你對某個語言很感興趣,別怕,別聽別人說到很難就放棄,努力去學就好啦。就算他人不理解又怎樣,總會有人理解你。
我和Peter在學語言上用的都是“笨辦法”,腳踏實地、努力啃書聽聽力努力去交流。但是當你能夠用新的語言,去看懂以前看不懂的文字、聽以前聽不懂的歌曲時,你一定會和我們有同樣的感受:很奇妙,太有趣了,能更深度了解一個國家。
真正掌握了一門語言后,尤其在當地生活過后,其背后的文化也會對你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思維方式會更加多元化,看一個問題的視角會變得更加寬闊,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會更容易理解和寬容。
你會從原來的世界看到一個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Let me show you the world through my eyes.
映刻時光·原創文章
尊重原創,轉載文章請提前聯系我,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