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丁香醫生的一篇文章,一不小心又披露出了一件“保健品吃人血”事件。一名罹患癌癥的4歲小女孩,因某保健品介入治療,病情惡化而死去。看到這,我想中國每一個家長和醫者都會心生怒火吧,畢竟,“保健品吃人血”已不是第一次了,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有多少次……
圖片來自網絡
中醫藥源于我國,而如今我國人民健康卻被以中醫藥為噱頭的保健品的陰影所籠罩,真可謂是一種諷刺了。我不敢多想遠想,往近想,想到那些需要你我去贍養的中國父母,需要你我關注的中國中老年人,還正在被不良的保健品灌著迷湯,我就越發坐不住了。
一個真實的“血例”
像我大伯,已是10幾年資歷的資深糖友了,同時也是一名“保健品上癮者”。醫生讓他按醫囑服藥,但是他卻認為藥吃太多會傷身體,基本上都是“想吃就吃”,同時又深怕血糖沒控制好,所以,總是樂于吃一些號稱可以降血糖、降血脂的營養保健品,甚至天天喝好幾罐液態營養品,希望能借此穩定控制血糖。
圖片來自網絡
后來,在某一次例行的檢查中,醫生告訴大伯,他的血糖值不僅比以前更高,甚至還出現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情況,若再不配合飲食、藥物管控,就要準備洗腎了!大伯在那一刻甚至還在想,“我那么努力維持飲食清淡,還怕營養不良,每天都吃保健的營養品,為什么還會這樣?”
其實在這之前,我們多次勸阻,讓他不要再服用那些保健品了。可奈何大伯執拗,私底下多次偷偷買偷偷用。可能大伯真的要等只能洗腎的哪一天,才會明白,正是他賴以相信的營養保健品,才讓他控糖成了泡湯。
中老年人的“甜蜜煩惱”
如今,全球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伴隨而來的,是糖尿病連續多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中國有近一半的家庭正在陷入糖尿病的“甜蜜煩惱”中。
圖片來自網絡
而這一半的家庭中,至少有一半的中老年人,他們也變成了保健品商家的“關愛對象”。像上文我提及的大伯,很多人身邊更是舉不勝數。
小心營養保健品變“毒品”
這里,我并不否定、反駁、排斥良心商家的良效營養保健品。我想說的,是那些善于玩營銷、以次充好、從無變有的黑心商家和不良產品。
近年來,許多廠商推出專為糖尿病設計的均衡營養保健品,這類保健品為了更方便食用,紛紛主打利樂包或是塑膠瓶的設計,也往往因為如此,很多糖友就把這類保健品當成控糖飲料,一天喝下好幾瓶,結果血糖不降反升。
圖片來自網絡
不是每一位糖友都一定要喝營養保健品才能滿足身體所需。醫生指出,就算是“好”的保健品,也是主要用來穩定血糖,減緩血糖上升的曲線,如果過量,一樣會讓血糖直線飆高!
保健品不是“藥”,控糖請遵醫囑
對于較年長的糖友來說,往往因為咀嚼能力變差,無法從食物中獲取正常所需營養,進而通過適宜的營養保健品來進行能量,但無論如何,保健品絕對無法取代藥物。?醫生強調,就算服用保健品,也要摸清各類營養品的需求與使用性,考究代換與補充劑量,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好有效控制血糖!
另外,血糖應以三餐控制為基準,以“少油、少糖、少鹽、多纖維”為原則,飲食方面注意“總熱量”和“總份量”的計算,一樣可以從天然的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營養,又能夠有效控制血糖。
圖片來自網絡
舉例來說,糖友應增加青菜的攝取量,一天至少3份,并將主食的白飯換成糙米飯,就能夠有效降低糖分的攝取以及增加纖維的攝取量;不僅如此,像能夠使胰島素正常運作的維生素——鉻,其實也能從糙米、乳制品、豆類、香菇、雞肉等食物中獲得。又何必多一舉花錢買可能沒用處甚至有壞處的營養保健品呢?
拿什么拯救你,中國2.41億正在服用保健品的父母親
據全國老齡辦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這只是對60歲以上人群的數量統計,在我國40歲以上便步入中年,其人數更是不可統計。父母正在老去,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這兩天看到一句話,頗有感觸:父母之所以買保健品,可能是你忘了打電話回家叮囑他們;父母之所以買保健品,可能是希望能活久一點多陪你一點。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父母但凡買藥買保健品,于心是不壞的,只不過結局不盡滿意罷了,當然,這并不是他們的錯,錯的是,那些招搖撞騙、給老人下套的黑心商家和不良產品。所以,記得常回家,看看你那正在服用保健品的父母,告訴他們,這些東西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