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奇跡》,我把它當做工具書改善工作狀態、解決人際關系以及克服干擾這三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難題。
這回我們來聊聊日常練習冥想的技巧。
01. 冥想,改善你的工作狀態
第一個練習。
問你自己:“如果你不需要通過工作來賺錢,那么你還會繼續做你當前的工作嗎?你還會去做任何工作嗎?”
如果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的工作就肯定有問題。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很可能你對工作的認識有問題。
工作的意義在于我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為心中的某個信念付出什么,而不是從中得到什么;人們在工作中成長,而不只為獲得回報。
如果把工作看作一個自我表達與成長的機會,看作一種在行動中精進的冥想,那么你一定會從中獲得更多樂趣。
《冥想的奇跡》這本書里提到一個小故事。洪水過后,當全村的人都在為來不及在冬天到來前建完房屋,眼看就要挨凍受困時,領頭的木匠安慰大家說:“要記得,我們并不是在建造房屋,我們建造的是自己的品格。”
木匠與眾不同的耐性很符合“業瑜伽”的精神,它意味著行動,卻又不懷有對行動結果的渴望。
02. 冥想,幫你建立良好的關系
我在《逆境冥想》中提到,冥想有助于擴展同情心,建立和諧的性格,引導人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邁進。為此,我們可以先從專注,誠實,孤獨 從這三點做起,讓沉睡的生命再次復活。
第二個練習。
想像一下,把我此生所遇之人當成另一個"我"的存在,在這世上與此時此地的我相遇。
“我”不會無來由的討厭自己。所以無論對方的表現與我的想象有何不同,都不會對對方報有敵意。其實,人對同類并沒有天生的敵意。
你在與對方產生嫌隙的那一刻,你心里會好奇他為什么會這樣想,這樣做,而不是把對方立刻定義成跟自己完全不一樣、不如我的那個人。
一旦我心里強調自己和對方如何不同,這種區別心會擴大嫌隙,甚至發展成一種惡意。你于是很難平心靜氣的聽對方講話,因為對方講什么似乎都像是辯解和挑釁。
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之一就是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里,成為一個積極的力量,幫助她變得好一點點。讓自己充滿仁愛、喜樂和同情,并以此滋養他人。
尋求生命的和諧,就必須克制一切傷害他人的傾向。瑜伽精神里的持戒與 精進,不僅是對外在行為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內心進入到一種自然的依從狀態。
有了這個依從,我會呈現出順應、體貼和同意的外象。這種外在的友善自然會被對方看到,于是還有什么不能面對的關系呢?
接下來,第三個練習。
問自己個簡單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別人會希望我做什么?” 經常用這個問題提醒自己,能深刻地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第四個練習。
和一個合作伙伴或者你所愛的人一同練習冥想。你可以想象以下情境,增加你們之間的愛與和諧:
你的身體周圍有一束不斷擴大的光。當光開始擴大到你的身體之外,想象它圍繞在你的伙伴周圍,并 且也注入到他的身體。
讓這光保持在你們周圍,直到它填滿每一個細胞、每一種情緒、每一個念頭。讓光籠罩著你們兩人。如果在你們之間有任何困難或緊張,讓光溶解它,直到不再存在陰影。
這個練習同樣適用于幫你面對目前你感到很難相處的人。在心中想象你們倆坐在一起,你頭腦中想象同樣的光亮包圍著你們,用和諧的能量連接你和那位你想要保持一定距離的人。
一兩次練習不一定能讓你在生活中真的與對方和好。沒關系的。你只需要記住,如果有人試圖傷害你,你用負面的能量回應,只會讓你們之間變得更加緊張難堪。不如用一束光來作為回應。
如果對方施加給你的負能量很強,簡單的辦法,你當然可以躲開他,不讓這能量擊中你。你還可以想象用光束驅逐掉黑暗,或者想象有一道光環圍繞著你的身體保護著你。
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放棄傷害對方的想象,這對你沒好處。最好的辦法,就是你來當打光師——用你內心的光亮把他折射在你身體和心中的陰影驅趕掉。
03. 冥想,克服干擾
第五個練習聽起來很簡單。
就是要你放松身體,以此達到精神愉悅的目的。
幸運的是,稍加注意,我們都能做到身體放松,比如在舒服的浴缸里泡個澡,或者慢慢吃你喜歡的食物。
更具挑戰性的其實是精神上的全面放松。當身體移動或處于緊張狀態時,運動神經會向大腦發送信號,擾亂專注。
在某種意義上,身體和精神上的長期的緊張和不安僅僅是習慣的結果。我們已經習慣了保持運動和緊張,不停地計劃和擔心。漸漸地,習慣性的緊張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讓身體放松下來、讓頭腦變得安靜,反而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事實上,很多現代文化,尤其是時尚廣告、影視作品,其目的就是刺激我們的欲望和焦慮。要克服這種文化和習慣的影響,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第六個練習。
你可以嘗試著每周選一天,除非有電話打來,你一天都不去看手機。我自己試過一星期都把手機關掉鎖起來,好像也沒多大損失。
專注是做任何事獲得成功的秘密。假如沒有專注,思想、能量、靈感、目標這些人類內在的力量都將變得渙散。
專注是指對當下目標平靜地灌注全部的注意力。專注不只是精神上的努力,也是指將你所有的感情、信心以及心底深處的渴望注入你正在做的這件事。這樣一來,即使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將變得豐盛而富于意義。
專注并非精神緊張。當你真正想要某件事物時,很難不去想它!無論你正在做什么,懷著興趣專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沉浸于其中。
對此,我推薦朋友們跟隨語音指導做冥想練習。英文好的話你可以用 Insight Timer和Oak這兩款冥想 app。
中文的話我比較愛用張蕙蘭。她的《放松術》全長30分鐘。剛聽時,你可能感覺她的口音有些奇怪和陌生,我倒是覺得這種脫離了日常說話的聲音很不錯。
在冥想時,我們必須將分散的力量集中于眉間那一點,也就是“靈性之眼”。這是意志和直覺的中心,也是超意識或全意識的所在之處。當所有的能量集中在這一點上時,覺悟便會發生。
這一點還跟喜悅有關。當這個中心點變得活躍時,人就更積極、快樂、醒覺甚至有幸福的感覺。長時間練習冥想的人,即使在平時,他們的大腦前額葉部分也比一般人更活躍,他們的恐懼、焦慮和消極情緒比一般人更不活躍。這是因為把精力放在靈性之眼,可以激發我們內在的心靈直覺。
逆境冥想中還提到靈魂有八種形式,并且它們之間是相通的。
當你感受到一種形式—— 比如光,那么光帶給你的感覺就會激發愛或者寧靜、喜悅、和平等其他七種特性。
04. 冥想喚醒直覺,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
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冥想的時候思考問題。只要心仍是躁動不安的,冥想者就既不能圓滿地進行冥想,也無法成功地解決問題。
只要心能專注下來,意識自然得到擴展,直覺變得活躍,能夠幫助解決生命中的兩難問題。當一個人進入真純自我的境界時,他是完全處在自由狀態的。
最后一個練習,我認為是這本書的精華。它告訴我們利用直覺引導問題答案的方法。
首先進入冥想,直到你的頭腦和情緒都變得平靜。不要反復思考那些會阻礙你深入冥想的問題。
試著用簡單而清晰的方式表述你的問題。問題清晰,答案也隨之變得明顯。
將問題從靈性之眼上投射出去并在心里感受答案。 這時候有個小技巧,那就是聚焦于心臟的中心,有意識地保持開放的狀態。通常問題的答案就會浮現。
如果你沒有感受到直覺的回答,那么你在心里面提出幾個符合邏輯的備選答案。 這時候在所有答案中,選中那個讓你感到最舒適和平靜的,而不是感覺興奮和緊張的。
做這個練習,需要避免精神上的焦慮。需要用到的心理技巧是:不要聚焦于困難,而要聚焦于解決之道。為了清楚地感受,你必須保持完全的客觀。對某個答案的執著或喜好將阻礙直覺的流動。
不需要放很多能量在期待上,你的心和身體只要平靜下來,你內心的動力會帶領你找到一切生命問題的答案。
愿這些練習,給你帶來收獲,讓你幸福快樂,讓你感受到清明的直覺、身心的活躍。
愿你成為光,成為散發溫暖能量的天使。
愿愛在你的心中升騰、持久。
文/布拉格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