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W先森氣急敗壞地打電話質問我為什么不早點告訴他我在北京的時候,我知道,我這次的北京之行不會見到他了。
像是劫后余生,我竟然松了口氣。然而,心卻又是堵住的了,悶得我不知所措。面對剛剛認識的活潑可愛的小女生,我倏地轉過頭,露出八分的笑容,努力地假扮最真誠的樣子。
眼前的食物是吃不下的,明明進店時肚子餓得已經沒了耐心,此刻,胃口卻突然消失了。W先森的電話再次打來,我瞥了一眼,果斷地把手機反蓋住,裝作看不見。繼而,再次對小女生露出微笑。
反正都見不到面了,再氣急敗壞,再解釋,便都是多余的。而我也在W先森連續質問指責的話語中,想明白了:到底是沒有緣分的人,到底是一個人游的北京啊。
我一個人去了中國美術館。前同事Y問我考試結束了沒有?我說結束了。而后,便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聊著聊著,她突然發了張美食的圖片給我,一個大碗,一副碗筷。“我一個人來吃,spoon。”
她到底是脫離了我曾經非常熟悉的圈子,本身就比較喜歡和別人一起出去吃飯的人,現在一個人去吃了飯。而那個小團體的其他人,也不知道在干嘛。我沒打字,而是發了張歡樂的表情包,繼而拍了張美術館的作品,發了她:“我一個人逛美術館。”
“哈哈哈。”她打字回復道。我沒回她。
你說,是一個人吃飯孤獨點,還是一個人逛美術館孤獨點呢?
在我很喜歡的日劇《最完美的離婚》里,有這么一句臺詞:“兩個人一起吃的是飯,一個人吃的是飼料。”我并不認同,雖然,我真的很喜歡這部劇。
即使一個人吃飯,也好過跟討厭、不合拍的人一起吃飯。一個人吃飯看起來會很孤單,然而,兩個不合拍的人一起吃飯,默不作聲,或者始終無法說到一塊,那才是真正的孤單,因為兩顆心的距離,比銀河還遙遠。
同理,一人游北京其實也并沒有那么可憐。無需迎合別人,也無需等待別人,更無需聽取別人的意見。想停下來的時候,我就定定坐在曲終人散場的木椅上,饒有興趣地抬頭看一圈又一圈地在孔廟上空不斷徘徊鳴叫的群鳥,循環往復,不知疲倦。閉了門,收了音樂,空蕩蕩的舞臺僅剩烈日在灼燒,鳥兒在守護。千百年來扛著狂風暴雨的古樹,就這么靜靜的張開枝丫,擁抱著北京的藍天。上千年的文化氣息,如同十月飄香的桂花,在雨后的某個夜晚,輕輕的鋪滿周圍。
北京很美。一個人細細品嘗,總是有點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