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是個白癡,竟然覺得米切爾不愿意上他的房間來。她還沒到,只是因為在五金店或者哪家小店的櫥窗前分了神,看著一只瓷海豹或者一幅?趙無極?的畫入了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塔薩爾《秘密武器》
趙無極,1921年生于北平,華裔法國畫家。14歲考入杭州藝專,師從著名畫家林風眠先生。1948年赴法國留學,并定居法國。在繪畫創作上,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糅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法蘭西藝術學院終身院士、巴黎國立裝飾藝術高等學校教授,獲法國騎士勛章,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獲日本天皇繪畫獎。2013年4月9日,趙無極因病醫治無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歲。
在中國美術史上,林風眠和徐悲鴻是20世紀初兩種不同藝術理念的杰出代表,前者偏愛印象主義,而后者則秉持寫實主義。
師從林風眠的趙無極在美學直覺上自然更親近抽象的藝術審美。在杭州藝專學習期間,趙無極需要同時學習西洋油畫和國畫,但對國畫卻一直興趣寥寥,甚至因為國畫考試上胡亂涂了個圈兒就交卷而差點兒被潘天壽開除。
在法國留學階段,畢加索、塞尚、夏加爾、馬蒂斯和克利都曾對他的創作產生過重大影響。尤其是克利富有東方意蘊的作品讓趙無極找到了東西方繪畫融合的完美楔入點。
1954年之前的作品,趙無極稱之為“練習手法”,側重以線條、體積、結構進行寫實創作,吳冠中在評價中央美術學院學生時,就曾表達過這種理性寫實對于靈性的損害:
“同學們作畫小處著眼,畫得碎,只描物之形,不識造型之體面與結構,尤其面對石膏像,無情無意,一味理性地寫實。”
雖然趙無極早期靜物像的色彩、明暗、筆觸頗有塞尚早期風格,但正如趙無極自己所說,每個藝術家總離不開個人因素和時代因素。50年代正是抽象主義繪畫發展時期。在赴法國的早期創作嘗試中,趙無開始進行更為個人化的嘗試。其中不少作品的筆觸、構圖與色調更透出幾分舊石器時期洞穴畫的遠古氣息,“金石趣味”也是這一時期他作品中的顯著特征:在作品中加入甲骨文符號,增添了幾分神秘風韻。1958年后的作品,趙無極不再以明確的主題為畫作命名,而以日期標注,代表了他在繪畫旨趣上的一個鮮明轉向,即放棄作品的敘事功能。
大體上,趙無極的繪畫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1954年以前的“練習手法”作品,囊括了寫實的靜物、人物畫像,以及石版畫等等;
二、對個人情緒及自然原始狀態的表達。這一時期的作品擺脫了情節性、描述性的書寫,進入了抒情寫意的創作階段,將中國水墨與西方油畫進行融合,更加坦率地表達個人的情感和精神,作品漸趨風格化;
三、創作晚期,對宇宙、空間和精神境界的極致揮毫。
在進入抒情式的風格創作時期,趙無極熱衷于以稀釋后的顏料來表現中國畫水墨氤氳的氣質,使得油彩具備水彩的透明質地,作品空靈、輕盈充滿流動性。離心式構圖、留白構圖、以及中國畫的垂直構圖都成為他借鑒的對象。
趙無極和克利一樣都熱愛音樂,并且曾經專門去學習過音樂,使得他的繪畫色彩和筆觸富有律動和爆發力。趙無極通過對美的質素的提煉以及藝術化地再造,加諸水墨的濡染模糊了具象和抽象的邊界,讓人的視覺隨著線條的流動而不斷地從一處被吸引到另一處,無限的空間被創造出來,甚至蔓延到畫布之外。對于光影和色彩的敏銳直覺,讓他精確地捕捉到自然與萬物中令人顫抖的瞬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正是在這種抽象的直覺把握中,作為素材的世界被重新創造出來。“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