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知不覺,時間在推公式的舉手投足間飛快走過,當理請連續弄了(8+1/3)的Number Theory,合起書放下筆發現太陽已斜垂西山,除了窗外偶爾傳來的幾聲鳥叫,周圍一片寂靜。額,想起來個問題,今天是周末。周末竟能不外出呆實驗室,感覺很是神奇,如此說來,今天做的一序列奇特的東西也就可以不夠奇特,原因已經說過——周末還能呆實驗室!
? ? ? 這段時間從老家回來后,開始系統接觸Cryptography,每天除了早已習慣的約6h睡眠,其余全在Cryptography。久而久之,四天掃完一本薄一點的入門書后開始掃第二本厚得多的foundation。后面這本書從外觀上看感覺有點不雅,原因是兩本合在一起打印,一頁紙打四頁,即使進行了這樣的裝飾,它仍然看起來很臃腫:當量超過一定的限度,再多的裝扮都隱飾不了真面目。雖然外表比較犀利,不過內容特別不錯,知識多而細膩,以致前一段時間我不得不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間穿梭,甚至偶爾+偶爾有點頭暈的感覺:這就是知識的力量,當你準備用別人至多1/7的時間從門外走進正廳,你就要準備好偶爾頭暈,因為腦子永遠只有一個,就像電腦假想的Turing machine是不存在的。這段時間下來,精力是耗費了一點,不過也慢慢知道里面那些“甜言蜜語”到底是幾個意思,我也由以前只會用變換密碼,轉移密碼,……低級加密的狀態轉變到知道一點高等一點的加密方法的地步。不過這只是開始,最有意義的東西都在后面,我只是確定:好戲都在后面,一套好的密碼體制傾注的不僅是腦力+還有對生活的感悟。
? ? ? ? 其實,很久以前我的腦子里只有兩個字:害怕!我害怕不清楚這一生該干什么正經事,我害怕這一生生活凄凄慘慘,我害怕所有別人有的高檔的東西我都不會有,我害怕:父母的期望+親戚的眼神+遭遇窘境一籌莫展的狀態。尤其在跨專業階段,所有最糟糕的事情全扎在一起碰上了,這些雜亂的把我搞得足夠心力交瘁,如果非要用五個字來表達當時的心情,那就是:去你大爺的!當年因為遭遇了n多特別不要臉的事,以致讀研開始都沒緩過來,以致做事有點尷尬,經常掉鏈子,腦子再集中效率還是跟無米的巧婦做飯一樣。但一個人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難免會對生活充滿恐懼,特別是在毫無反抗能力或毫無準備時。于我,應該是前者,因為我缺的不是準備時間(大學四年足夠我未雨綢繆,只是我當年的腦子都在一些虛的東西上),于是等屬于我的生活來了,我卻沉默了,準確的說是很“猥瑣”的縮回去了,因為我沒資本:要什么沒什么!這是我當年一連遇到n多囧境卻手足無措的主要原因,現在感覺沒有誰能很自信的去應付自己壓根不可能做成哪怕那么一點點的事,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如果你能很勇敢的去做一個事,至少表明你有一點信念這個事你能搞定,但我當年沒有。因為信念并不是說有就能有,它的產生需要當事人經歷一些事+具備思考問題的能力。
? ? ? 有時候會很不要臉的回憶當年遭遇問題時的囧狀,想仔細看看當年自己有多挫(現在也挫,不過一些當年會影響我的事已經跟我擦肩而過,因為上不了了臺面)。上次跟財聊了陣當年本科時“饑寒交迫”的歲月:吃一頓飯三塊五封頂,吃了四年每頓兩個菜。這并不是因為不喜歡一頓吃三個菜,根本問題是吃不起!財說他的生活費4b/月,而算我的發現比他還少!還有小俞說她當年讀初高中時的條件(學校的),整體感覺比我當年還慌張。我唯一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的是初中三年只買過一條隨便一砍價價格就能毫無節制的降下去的褲子+在我媽強烈要求下我爸給我買的一件“昂貴”外套(放到現在連我一只鞋的1/4都買不到,但我卻穿了5年,直到我開始遠赴他鄉讀大學),高中我自己買過兩件外套,兩條褲子……這就是我當年全部家當,很顯然,“數量少而精”!于是,剛進城時每次看到一些身上收拾的不錯的就會不太好意思跟他(她)說話,感覺自己有點寒酸,大煞風景(每次回家我姐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想給我買衣服而我卻不要,其實我的出發點是:農村這個這個money不好“種”)!直到后面對接觸的東西稍微有點感覺了內心才釋然。不過由視野+見識導致的差距之前一直在我腦子里風起云涌,這會不經意間讓我內心有一絲絲的怯懦:不敢很放松的去面對一切。所以我當年很怕窮(現在也怕,所以才會想著不能太缺錢),認為讓父母幸福就是讓他們不缺錢,現在感覺當年的想法還是挺客氣的。上次回家給我姐小孩買了堆吃的,慌張的是發現這小孩不喜歡吃貴的+品質不錯的,寧愿整天買五毛一小袋的香脆面也不要一個就它10倍~20倍的東西,這讓我感嘆這個年代這些小孩的日子不錯:高檔的東西慢慢不再缺,所以才有那個雅興去追逐曾經被我們踐踏為litter在地的東西。所以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從20世紀跨越過來到21世紀的人經歷的“害怕”。
? ? ? ? 迄今,隨著年齡+見識的增長,我們每個人都在蛻變。曾經看得挺重的東西可能慢慢在內心里沒了蹤影,從一個人成長的角度看感覺合情合理。唯一感覺需要慎思的是:經歷了這么多,你是否越來越“蘇醒”,是否越來越有底氣+資本去面對越來越多的事。人是可以暫時貧窮的,但不能窮途。如果有窮途的跡象,最該集中精力“改邪歸正”,不然很多不幸會接踵而來!關于勇氣,沒有誰有與生繼來的敢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都是在風雨中明白了:原來生活就是在風雨中有起有落,慢慢達到一個狀態,不因風雨而落。前天我老師跟我談了一下人生:太年輕的時候想法太多未必是好事;機會沒有來的時候靜下心來認真積累,機會來的時候立馬抓住;年輕的時候不要太舍不得吃苦,陶冶情操的方法不只是聽高雅的音樂,還有面對磨難“微微一笑很qc”。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把握不好選擇,選擇時還客氣的認為已經想得特別透徹。挪用他的一句話,科研時要理想(學東西的時候把自己當作傻蛋,啥也不會,就算是1+1也要掂量掂量;做東西的時候把那幫人當作傻蛋,由自己掌舵帆船是起還是落),工作+生活要現實,這就表明科研也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關鍵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合作對象”,我感覺后面這個挺重要的,原因財知道,我跟他說過),而生活不會像所能想象的那么簡單。問題是:生活中很多選擇從來不會有第二次做選擇的機會,也許我可以從農學跨到數學,但我要再從農學跨到數學相信很多人都很確定:我腦袋被驢踢了。而生活中的選擇一旦選擇錯了,其后果比腦袋被驢踢了還嚴重。
昨天跟Flower monk說這幾年慢慢發現以前做的一些事挺沒意思,他很客氣的認為:只有做過些事,以后才有談論的資本!這一點我是比較贊同的,而我本意是:有些以前做的太多的事感覺意義不大,人要隨著所處的時代條件去調整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此處略去n多字,自己想去吧),只有這樣才能慢慢擺脫曾經為之慌張的事的困惑,最終你明白不只是你的內心一直在逐步強大,還有你真實實力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