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綠浪滾滾群山去,微風(fēng)習(xí)習(xí)白云來。 ” 在魯班溝看山,總有一種身置仙境、心曠神怡之感。
? ? ? ? 魯班溝位于武山縣城東北二十公里的魯班峽谷中,現(xiàn)屬榆盤鄉(xiāng)魯班村境界,與國保單位水簾洞石窟同處一脈、隔峰鄰居,因石窟開鑿于主峰魯班山故名。
? ? ? 魯班溝的山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山勢雄奇險峻,溝谷縱橫交錯,古木林立,百禽鳴翠。山坡綠蔭掩映,風(fēng)光幻化旖旎,為武山北部名山,古寧遠勝景之一。
? ? ? ? 其實, 我很想去魯班溝目睹一下它的盛景,卻一直沒有機會。一則工作太緊,抽不開身;二則是因為那里是部隊駐扎地區(qū),外人一般不能進入。
? ? ? ? 今年芒種過后,暑氣蒸騰,層層熱浪使人心煩氣躁,心想著要是能找個地方避避暑、散散心就好了。
? ? ? ? 前幾天,幸得朋友相邀,一起隨施工隊去魯班溝走了一趟,近距離一睹了它的奇峰麗景,算是圓了心里的一個愿望。
? ? ? ?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我們一行十人西出縣城,轉(zhuǎn)而向北,沿著一條四米多寬的水泥路魚貫而入。行進二三里,黃土漸收,石山逐顯。各種山勢造型奇特,顏色艷麗、不時投入眼簾,惹得我們不時停車駐足觀看。
? ? ? “這里只是魯班溝的邊界,好看的景物還在里頭呢!” 隨行的師傅告訴我們。
? ?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傅的話不由使我想起了蘇軾的這首《題西嶺壁》。對于魯班溝的山,我只是在網(wǎng)絡(luò)上看過,這樣近距離的去魯班溝看山,還是第一次,而且還能幸得師傅帶路,心中甚是歡喜?,F(xiàn)在聽師傅這么一說,使我更對對山里的風(fēng)景充滿了好奇。記得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上看過一首寫魯班溝的詩,題曰《登魯班山樓》,詩中是這樣描寫魯班溝的:
? ? ? ? 獨上危樓望,窗欞四面開。
? ? ? ? 山光吞日月,松氣卷風(fēng)雷。
? ? ? ? 變幻浮云態(tài),登臨作賦才。
? ? ? ? 一聲鐘磬發(fā),塵慮寂于灰。
? ? ? 在這首詩中,我尤其喜愛頷聯(lián)“山光吞日月,松氣卷風(fēng)雷”兩句,它將魯班溝奇峰麗景描寫得大氣磅礴而又獨具特色,讀之使人感純釀在口,酣暢淋漓!
? ? ? ? 我們沿著山谷繼續(xù)行進,約摸二十分鐘,我們到達檢查站,這是去魯班溝的最后一道屏障,再往里走就是魯班溝景區(qū)了!我們所有人下車接受檢查。檢查很嚴(yán)格,在對車上所有的物品檢查完畢并對我們的身份確認(rèn)后,站哨的士兵才放我們通行。
? ? ? ? 車子過檢查站,再往里走,谷口猛寬,谷中道路陡然增多,如一條條藤蔓,伸向各處,再加谷中群峰阻隔,綠樹掩映,魚貫而行的我們,一下子迷失了方向。我們就像一只甲殼蟲,只能跟著領(lǐng)路的師傅,沿著曲折的水泥路緩慢的向前行進。在一開闊處,我們停車觀望。打開車門,一股清涼之氣撲面而來,頓感神清氣爽,暑氣全消。由于是部隊駐扎區(qū),這里自然是人跡罕至,除了幾個施工的工人外,看不到任何行人,這就自然少了幾分嘈雜,多了幾分清凈。身處于這樣清幽的環(huán)境之中,還有什么憂愁可言呢!正如詩中所云:“一聲鐘磬發(fā),塵慮寂于土”!
? ?
? ? ? ? ? 魯班溝的山與別處不同,相互之間不粘連,多是各自為陣,且形態(tài)各異。就拿面前的說吧!它圓碩大方,峰頂向前突出,作出俯首狀,顯得謙卑有禮,山上有綠草點綴,與紅山石交相輝映、相映成趣,堪稱大自然精心雕刻的一幅精美的畫作。山上的巖石因常年累月的風(fēng)雨沖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凹穴,有的像鳥窩,有的像人臉,有的像飛瀑,有的又像壽桃,總之,形態(tài)各異,氣象萬千,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匠心獨運。
? ? ? ? ? 稍作休息后,我們跟著領(lǐng)路師傅,沿著一米見寬的水泥臺階向山上攀爬。一路上,不斷有鳥鳴從叢林中傳出,清脆悅耳。綠樹掩映中的水泥臺階,像一條細(xì)長的白色絲線,彎彎曲曲,向山頂盤去。樹葉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伴著陣陣清風(fēng),緩緩擺動,顯得悠閑自在?!斑@些枯葉可能是習(xí)慣了這里難得的這份恬靜吧!”我心中暗自感嘆著說?!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估計說的應(yīng)該就是這種景致吧!在這樣清幽的叢林中,聽著鳥鳴,沐著清風(fēng),頓感一切煩惱都隨風(fēng)而去,心情也頓時清爽了許多。想想自己,整天為了生計奔波,負(fù)重前行,每日倍感生活艱辛,卻從沒想過適時給心靈減負(fù)。其實,自己應(yīng)該學(xué)學(xué)這山間的小鳥,就是再忙,也應(yīng)該守住心中的那份恬靜、自然。
? ?
? ? ? ? ? 沿著水泥臺階,我繼續(xù)向上攀爬。等過了一個轉(zhuǎn)彎,眼前豁然開朗,對面是一塊巨大的壁巖,高約十余丈,長約十多丈,上與藍天相接,下與綠林相連。這塊壁巖就像天地托著的一塊巨大的鏡子,壁面平滑,似有人利刃從中間切開一般。我站在它面前,頓感自己太渺小了。我給同行的孝喜說:“看,這就是傳說中的思過崖!” 孝喜接上我的話說:“那就好好面壁思過一下!” 一句話惹得同行的幾個朋友哈哈大笑。
? ? ? ? ? ? 我們站在山頂,視線一下就開闊多了。遠處,是層層疊疊的群山。一座一座孤傲地立著,各有各的形狀,如巨象,如雄獅,如猛虎,如熊羆,如駝峰,如蹲著的石猴,如報曉的雄雞,如飄動的旗子,如拔節(jié)的竹筍………山上綠意盎然,蔚為壯觀。同行的師傅給我們說,魯班溝有千山萬壑,每一處都有不同的風(fēng)景,不是一兩個小時能夠看完的,以后機會了再帶我們來觀看。
? ?
? ? ? ? ? 我相信師傅說的話,魯班溝的風(fēng)景是移步移一景,四時景不同。像“魯班試斧”、“松林望月”、“筆鋒獨秀”、“駝群遠行”、“仙人送子”、“五虎出山”、“東坡夜游”、“李白醉酒”等這些風(fēng)景,看來我們今天是無緣觀看了。不過,能在煩躁的盛夏覽此盛景,心中心愿已足矣!
? ? ? ? 久在鬧市行,閑暇之余,能偶得清凈之地而處之,感受天地之靈氣,萬物之恬然,幸哉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