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即將離開校園,開始職場生涯的你來說,是不是經常處于一種欣喜而又忐忑的狀態之中呢?會有一份什么樣的工作?會遇到什么樣的同事和上司?如何更快的融入到社會和公司之中去?交給你的工作任務,該如何去一一處理做好?什么是最快的方式去成長?通過這本豆瓣紅書《準備好了嗎?開始工作吧!》,結合題主自己的工作體驗,整理這些職場干貨給即將啟程的你。
1.求職成功并不代表到達了終點,而是意味著你終于來到了起點
我們不過是站在了人生的另一條起跑線上,開始全新的征程。
可能聽多了關于社會如何浮躁,人心如何復雜,關系如何利益化的言論,初出茅廬的我們審視職場時總是帶了幾分小心翼翼的防備和忐忑不安的困惑。社會究竟長什么樣子?職場如戰場的激烈究竟是否真實?
請放下你的心里負擔,僅把求職成功看做你踏入社會的一個新起點。每個人都走過這個階段,與其害怕,不如迎接,與其困惑,不如自己去實踐。但有一點請銘記于心,學生時代的考試競爭,靠的是記憶力或其他,而我們要成為獨當一面的社會人士,需要的只有一樣:經驗。
2.現在的你,不管犯幾次錯都沒關系
我們走上社會是為了迎接失敗。因此,對于剛進社會的我們,應該輕率而為。
本書作者在書中寫到,他在公司的入職儀式上一定會這么說:“各位應屆生新員工,這次你們進入我們的武藏野公司,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我對大家并沒有抱有期待。“大家會很驚訝。而他的講話還有下文:”我不期待大家剛進公司就能早早地提高業績。只是希望大家能多多犯錯,多多給公司添麻煩“。
什么都不做當然不會犯錯,但犯錯多是我們發揮行動力的證明。而這種行動力,正是上司對我們最大的期待。新人搞砸事情是公司每年的固定節目,對于你的上司來說早已經見怪不怪,初級員工犯錯,也是他們當初走過的路。而且,越是出色的經理和上司,必定會是犯錯最多的那個人,從錯誤中學習,活用經驗,成長起來,有了這樣的儲備,才會勝任工作。
在公司里,請切記:試圖掩蓋錯誤反而是最大的錯誤。
3.養成用數字思考一切工作事物的習慣
公司不是用來工作的地方,是用來做出成績的地方。進了公司,就進入一個以數字為唯一標準的地方。
養成用數字思考一切工作事物的習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可以看看你一直去的扒金宮店,不要剛想著‘有好多客人啊’,要思考‘到底有多少客人呢?’接著就可以估算出‘一層有四百臺機器,按照人均營業額6500日元算,兩層的話營業額大概就有520萬日元,一個月一億五千六百萬,一年就有大約十九億日元’“。
用數字思考,用理性分析。對事物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才會對整體社會的經濟狀況,整體市場的趨勢走向,有自己的概念。
4.上司越是糟糕,你能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我們不得不承認,上天不會給我們最好的牌。遇到什么樣的上司,亦不由我們決定。遇到和善體貼的上司,固然是你的幸運,卻有可能寵壞了你。畢竟,你要成長,必須變得能獨當一面。
上司越是糟糕,不論是嚴苛還是冷漠,反而有助于我們掌握釣魚的漁,悟出做事的整套方法和體系。甚至對于有斗志的我們,會激起一股陰暗的熱情去努力。而在好上司的溫柔鄉里,也許我們連超越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總有一些和我們合不來。存在卻無法改變,所以如果遇上最糟糕的上司,學會尋求具體的批評,具體指的是人可以基于此而行動的東西。
5.每天早晨提早30分鐘到公司,是壓倒別人的第一步
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愛早起。
在30分鐘的時間里做好工作準備。可以整理前一天剩余的工作,或者再檢查一下手頭上處理的事物,想想一天的計劃等。當然也可以更簡單些,創造一個整潔的辦公環境也很好。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請每天堅持。不要小看這三十分鐘,畢竟我們中的大多數可能要工作四十年左右。
或者可以這樣說,這三十分鐘本身就代表了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情與堅持。
6.請模仿上司和前輩正在做的事情
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最簡單也最實際的就是模仿上司和前輩正在做的事情。仔細觀察上司的一舉手一投足,很有好處。
不管你有多優秀,畢竟社會經驗尚且不足,而你的上司卻在同一份工作上摸爬滾打了五年、十年,小到遞名片的方式,大到如何推進商談進程,他們都總結出了特有的方法。我們所要做的,很重要一點就是細心觀察,用心模仿。
比如在正式進入商談之前,上司一般會講一些話題來活躍氣氛,通過筆記或者錄音的方式,記住這些談話的內容,語氣,以及轉入正式會議的時機。做個有心人,模仿就是另一種學習。
7.做筆記是為了忘記
記筆記,和按照筆記上記好的東西行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學生時代做筆記,一般是以背誦、記憶為目的。而成為職員之后,情況錯綜復雜,等待解決的問題很多,沒有什么事情是需要刻意背下來的,也沒有這個時間。
做了筆記,是為了暫時把這件事忘記,這樣才能集中精力于眼前要事。而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項事務對應一張便條紙,預先貼在計劃日期上,此項工作完成后便可直接撕去。這樣的好處在于便條紙的數量,代表了至今還剩多少待辦事項,有助于我們對自己的工作進度一目了然。
8.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新任務比舊任務更優先
所有的公司都要適應環境的變化,昨天接收的工作指示今天依然有效的固執觀念你必須拋棄。無論是公司所處的境況,還是當下要你做的工作,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當好幾件事情接連安排下來時,千萬別抱著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的執念,認為上司應該知道你正在做第一件事,覺得上司應該體諒你的工作節奏,并以此來安排你的工作任務,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作為職場新人,不要獨自煩惱,不要獨自承擔,不要隨意下判斷。尤其是遇上手頭有諸多任務的時候,不妨讓上司幫你定奪如何安排各項任務的優先順序,是最穩妥的方法。
9.溝通,說穿了主要在于“次數”多寡
學校的考場通常不允許帶參考書,但公司卻是“開卷考”。不但可以向優秀的前輩請教答案,甚至可以“作弊”——參考成功案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上司和前輩都是我們的“助理”。想要借助他們的力量,前提便是構建良好的關系。
不要有別人一定在忙,是不是不應該打擾的顧慮。人都會對仰慕依賴自己的人熱情關照。那么如何增加溝通次數呢?積極主動搭話,酒席上盡量坐在鄰座,再加上不要吝嗇說出自己的感謝,做到這幾點,相信你一定會受到上司和前輩的關照。
10.請勿執著于100%完成計劃
在鍛煉和提升工作能力的過程中,我們都避不開PDCA循環。從制定計劃(Plan)到執行(Do),接著確認評估結果(Check),最后改善(Act)。
只要聽到計劃二字,我們就有種“100%達成目標”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計劃,是通過表示與現實存在的差距來決定下一步行動而制訂的。好的方面繼續執行,差的方面加以改善,在不斷總結中我們可能會制定出更合適的計劃,從而不斷提高。
書中還有很多職場干貨,都是這位有著豐富經驗的日本公司董事長結合自己的經驗而談。諸如“就算是最差最差的公司,也要試著忍耐三年”、“人與人的差別,就在于如何利用碎片時間”、“盡量選擇住在公司附近”等等觀點,娓娓道來引人思考。希望每一個即將踏上社會的你,都能從中受益,學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