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紅河鄉九年制學校? ? ? 趙小英
? ?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活水不斷,池水才能清澈見底映照出藍天云影。這首詩也許最能代表我本次培訓的心得,通過培訓學習,自己似乎又獲得了活水源頭。在如何帶領學生們去讀寫的道路上又獲得了“錦囊妙計。”
? ? ? 陽春三月,鶯歌燕舞,大地回春,這樣的季節適合踏春,更適合讀書,上一期的課程錯過了,這一次當我看到報名消息時,就迫不及待的報名了,之前就聽同事說過課程很不錯,卻總是擔心太過枯燥,沒耐心聽下去,誰知,報名之后卻被課程深深的吸引了,所有的講課老師聲音都是那么的動聽,那么的有磁性,所有的內容都是那么切合實際,每一講的內容都深深的吸引著我,30講的內容不到兩周我就聽完了,邊聽還邊做了聽課筆記,不懂的內容再去聽一遍,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打開手機聽一講的內容,驚喜之處,忍不住還要和同事交流交流,還會讓我們班的學生也聽一聽!
? ? ? ? 在寫日記這個問題上,我之前有很多疑惑,比如,要不要每天堅持寫?很多老師說寫日記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卻不以為然,認為日記只是簡單的記錄每天發生的事,和寫作水平似乎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對班級里的同學只要求誰愿意寫就寫,不愿意寫就算了,此話一出,“誰愿意寫啊!”,學生慣會揣摩老師的小心思,既然老師沒有要求必須寫,那還有寫的必要嗎?其實,我認為如果日記不能提高寫作水平的話,當然也就沒有寫的必要了,令我困惑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日記要不交上來給老師看,這屬于不屬于學生的隱私呢,周圍的老師都會批改學生的日記,這樣一來日記似乎成了學生內心獨白或者班級事務報告的來源,老師通過日記掌握了班級里每個同學每天的小心思,知道了學生的心理想法,不知道這樣到底對不對,好不好,我所有關于日記的困惑,在聽完橡果閱讀課程第24講“如何指導兒童寫日記”后,突然豁然開朗,一下子就好像有一道光照亮了我,所有的問題似乎都有了答案。
? ? ? 魏智淵老師在課程中寫到:“日記有暮省的價值,是自我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方式,長期的日記寫作帶來的是自律,是生活方式的自覺,是凡事抓重點的能力,是強大的寫作能力,思考問題的條理性,是一生有用的能力。”
? ? ? 那么日記必須每天都寫嗎?周末寫不寫呢?原則上來講,日記必須每天都寫,甚至大年初一也不能落下,這更有利于習慣的養成。少數的例外會損害日記的持久性,如果孩子太忙,或者是實在無話可說,甚至要允許他們在日記中只寫一句話:今日無話可說。這本身也是一則日記。在這個時候,形式比內容重要,因為寫日記一旦開始斷裂,就會段很長的時間,甚至是永久的停筆。通常的來說,要允許補24小時以內的日記作為補充。比如今天晚上我太忙,沒寫,明天補上,這是可以的。最后呢,魏智淵老師強烈的建議教師朋友們也養成寫教學日記的習慣,這是專業發展最好的路徑之一。?
? ? ? 聽完課程之后,我的困惑迎刃而解,也堅定的讓學生堅持日記寫作的信心,立刻就實施起來:先讓我們的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精美的筆記本,然后告訴大家寫日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去指導學生日記應該寫什么,怎么寫,每周讓學生交一次,再選優秀的和同學們分享,當同學們看到自己隨手一天的記錄也能贏得陣陣掌聲時,我看到了他們臉上的自信和笑容!
? ? ? 作為一所地處偏遠的鄉村寄宿制學校,我們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太過與狹窄,學生的閱讀環境也更糟糕,學校里的時間大部分用來學習,寫作業,圖書角后面的書籍也是很少有同學去讀,雖然我們在一直不斷地激勵,引導學生去讀,卻總感覺不得力,不得法,課程14講《如何推動留守兒童的閱讀》,同樣也給了我很多啟發。讓我明白了師生關系是推動鄉村兒童閱讀最好的切入點,
? ? 我覺得我有責任讓學生愛上閱讀,不應該是守著一間教室,做一個只抓考試成績的人,我應該把圖書和有關圖書的一切都帶給學生,讓我的學生能在書香中浸潤生命,能走的更遠,能從圖書中終生受益。也希望這樣的“活水源頭”能源源不斷地激勵自己成長,帶領鄉村學校的孩子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