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末秋初,正在休假的他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
“趕快回公司!公司正在調查你。”
他一激動,“什么?!”隨手把水杯狠狠的砸到地上,挑起的玻璃碎片,把自己的腳都劃了,血迅疾浸透了他的白色襪子。那時,他正穿著拖鞋,在茶幾上看書。
身邊做作業的孩子和在廚房做飯的妻子,幾乎一致地喊出了一句,“怎么了?”
“沒什么。”他邊回答邊平復自己的情緒。
很快,他拿定了主意,對著妻子說了一句,“我回公司了,公司出了點事。”
“你不是在休假嗎?”妻子問道,
“沒辦法,跟我有關。”
妻子一聽,很焦急問道:“知道是什么事吧?”
“不清楚,回去看看再說,我走了。”他丟下這句話,出了門。
他開著車,迅速拐上離家不遠的高速公路,奔蘇城而去。
他是做進出口貿易的,公司性質公私合資,公為主,他為公方代表。現在這個公司,發展到今天這一地步,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集體企業發展到現在這樣,年產值近億元,他是功不可沒。因為多年創業,沒有好好休息過,本計劃過兩天帶著老婆孩子出國旅游的。
2個小時后,他回到了公司。公司的前期調查剛剛結束,也正準備找他。他被叫到董事長辦公室。
一進門,他看到了一個老領導也在。還沒等自己說話,劉董劈頭蓋臉就問:“怎么干的?!”那個老領導立即接過話來,“老劉,你先別這樣,先聽聽他怎么說。”他一臉狐疑,“劉董,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你讓我怎么說?”“啊,你不知道啊!他們前期調查沒有找你?”“沒有,我在休假。”“噢,都氣忘了。好吧,你先回去。到時候有人會找你。”劉董是非常欣賞他,要不怎么會讓他干總經理呢!這個時候,劉董也壓住了自己的火氣。
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自己做了什么。在錢上,他沒有糊涂過,不是自己的錢一分都沒拿過;在作風上,妻子和自己青梅竹馬,感情很深,壓根都沒想過別人;在處理跟周圍同事關系上,他為人謙和,從沒有跟人紅過臉,甚至別人找自己的茬,自己都不會為自己的辯解。那會是因為什么呢?他想起了,休假前公司表彰推薦人選的事。難道是有人不滿意?但明明是走民主程序的,大家公開投票驗票、查票的結果,總不能說我“不公”吧。正想著呢,公司李法務帶著人進來了。
“張總,有幾個問題想了解一下。希望能配合我們一下,實事求是回答。”
“好吧。你們問吧。”
“你召開會議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搞一言堂?”
“一言堂?從來沒有過。每次開會前都會提前通知,要求大家做好發言準備。”
“你經常打斷別人的講話嗎?”
“從來不會,這些年來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特別愿意傾聽的人。從來不會半截打斷別人,這不僅是公司要求的,也是家風要求的。”
“在前期組織表彰人員推薦時,你推薦自己了嗎?”
“從來沒有過。這怎么可能呢?我對各類榮譽從不感冒,再說,該有的組織上已經全給了,我沒有必要再爭取了。”
“在一次會議中,你有過讓人給某副總難堪嗎?”
他知道這個副總是誰。這個副總總喜歡搞一些花花腸子,不干實事,對分管的公司業務基本不懂,他曾找過他多次,最近工作剛剛有起色。
“給別人難堪?還找人?我真想不起來了。”
“好吧,那我們提醒你一下,那個劉----。”“我知道了,”他一聽到“劉”,他全明白了。
“你是不是要了解,那天我是怎么和劉經理合計,出難題的是吧?”
“對。您說說。”
“好吧。我說說那個過程。這個劉經理是由姚總分管的,有一天,具體時間我是記不清了。他來找我,說要給組織反映姚總的事,幾個黨員已經溝通好了,我們聯名反映。當時,我一聽就急了。我把劉訓斥了一頓,這不是在搞團團伙伙嗎?姚總有多大的事,需要你們聯合反映。劉說,沒有什么大事,就是看不慣閑著沒事,凈吃閑飯。我就告訴他,跟我說說,我來跟他談談不行嗎?后來,劉就罷了,沒再找事。再后來我也找姚總談了。姚總也接受意見,后來工作多少的有點起色。事情就是這樣。”
李法務看了看做筆錄小宋。“都記好了?”
“記好了。”
“給張總看看。”
他結果小宋遞過來的詢問筆錄,看了看。
“如果沒有什么問題,你在上面簽個字吧。”李法務接著說道。
他拿過來,慢慢的又看了一遍,小心地簽下了自己大名:張遠東。
幾天之后,他接到通知,到新公司報道,是平級總經理。姚總調離崗位直接到公司下屬部門報到,相關當事人或撤職或辭退。
“遠東啊,到我辦公室來一下。”人事調整會議結束后,劉董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一塊進來的是現已返聘為企業顧問的老領導。
一進辦公室,他先說話了,“劉董,我對這個決定不滿意。這算是一個結果嗎?最起碼應還我清白。”“這還沒還你清白?平調到其他公司,任總經理,不就體現了對你的充分信任嗎!”“我不能接受,這樣灰溜溜的走,不也說明有問題嗎?我想繼續在這兒干。”
“行了,別耍小孩子脾氣了,換個環境對你沒有什么壞處。要服從組織決定,要體諒大家的良苦用心。”
他沒再說什么,“只能這樣了,就委屈一下自己吧。”自己心里默默的想到。
一年后,公司調整他到了總公司任副總。
后來,他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那天,他剛休假,公司有3個人聯合實名舉報他三條罪狀:一是獨斷專行;二是制造矛盾;三是沽名釣譽。經查,不但不存在這些問題,而且群眾反映很好,舉報嚴重失實。后來組織上找這三個人談話,才得知誘因。在那次研究上報表彰對象的時候,本是這三個人,名單報到總公司后,因屬不同部門推薦,結果兩個部門都推薦了他。最后,經總公司慎重研究,同意了部門的上報意見。這一切他本人并不知道。這三個人認為是他本人私自操作的結果,心中不平,所以才有了這一出。
看了看他們三個人的結果,想想姚總,他長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