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每天在后臺收到很多人生苦惱。有一類特別普遍,大部分關于“選擇”:
我該和他結婚嗎?選事業還是家庭?要扎根北上廣,還是回家?……
通常是一些“命運交錯的路口”。在面對重大選擇時,人特別犯難。
還有另外一類,是在做出選擇后,對自己的懷疑:
我是不是選錯了?堅持不下去怎么辦?要是到頭來發現自己白費功夫呢?
這些疑問經常盤旋。也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一邊咬牙撐著,一邊心里虛著。
因為聽同事說起考研,我想借這件事跟你聊聊選擇和堅持。在我看來,不管你有沒有經歷過它,考研都是個特別典型的面對人生十字路口的樣本。
它是成年后自主做出的第一個很可能沒有結果的重大選擇。
考研是這樣一件事:
1、你做出了一個選擇,暫時放棄了其他可能性;
2、在別人已經有明確的人生方向時,你還前途未卜;
3、你要為它付出巨大的努力;
4、但要冒著努力也未必有結果的風險;
5、不敢想失敗。
一些經歷過考研的人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而他們的經歷,完整包括了我們做出一次選擇,并把它堅持下去的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
二、第一個難題:選擇的痛苦
這是最常發生的痛苦。擔心選擇了一個會失去另一個,不斷比較兩種選擇到底哪個更好。
在征集“人生大問題”時,有個天津的女孩發來了一大段長長的心理活動,我建議你讀讀看。
她的糾結和痛苦,特別典型。經常是這樣,我們思前想后,不斷比較到底哪個更好。想了一堆,啥也沒干,然后把自己搞瘋了。
目前國內某三本大學大三在讀,不知何去何從。
考研,家里希望我跨考金融報一所 985,但難度很大。沒有信心。
工作,三本大學找不到好工作的。我對旅游規劃感興趣,但國內私人旅行定制很不成熟,前景堪憂。
出國,想去澳洲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可家人覺得不光彩,回來還得從服務生做起。遂不同意。
每天都活在自我否定中,睜開眼睛就焦慮以后做什么。定不下來一個確定的目標,感覺一天天被浪費。翻閱了太多資料,任何東西都有好有壞,看的越多只會更加迷茫。
人的確是害怕選擇的:既害怕承擔結果;又為放棄另外一種選擇而痛苦。
但她的故事恰恰說明了,與其糾結怎么才能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不如先選了再說。
況且,真的存在一定正確的選擇嗎?
三、在做出選擇后,你會經歷下一個階段:自我懷疑
自我懷疑是彌漫一生的難題:我見過很多年輕人,因為自我暗示“我不行”丟掉了本屬于他們的晉升機會,也見過太多男生女生因為“我不配”錯過了美好的愛情。
各種外界因素不斷挑戰你的堅定。
大三最后一場期末考試考完我就去占座了:找一個靠窗的位置,在一張A4的白紙用黑色簽字筆寫上四個大字:“此位已占”。走的時候發現教室里密密麻麻全是“封條”。
只是越往后,空出來的位置越多。最后留下的人的桌子上,書都摞的高高的。
9 月底,校園里開始不間斷的有企業校招,周圍的人呼啦啦都去做網申。第一批保研的人也下來了。
到了 10 月,第一批工作的人和第一批出國的人,都已經拿到了 offer 。
別人都有了明確的人生道路,我卻前途未卜。而且,就算我堅持了,也不一定能考上。
走神的時候我會盯著那些空位置想,他們去哪里了啊,是找到心儀的工作了嗎,還是已經拿到國外學校的offer了嗎,或者已經拿到保研名額了。
胡思亂想的時候我會及時制止自己,心里默念五遍“絕對不要放棄”,然后繼續埋頭看書。
@夏天
我們當時的考研小組,一共 7 個人,2 女 5 男。
男生都是邊考研邊找工作,動不動人就不見影了。當時讀書無用論鼓吹的還是挺烈的。
所以,就是我和另個女生相互支持搭伴兒。當時男朋友在武漢,老催我別考了,但我不甘心。
結果誰想到,有天這個女生帶了個巨帥的男朋友來幫她搬書。沒幾天她就和我說,我不考研了,我要和這個男生結婚了。
她和這個男生剛剛認識一個月。
我當時就有點崩潰,持續兩周一直不停問自己:我是不是選錯了?
@Jiao
但是熬過來的人都明白,消解自我懷疑的方式只有一條,就是心無旁騖。
有一天復習回去以后,同住的學妹問我是不是又在圖書館門口背書了。
“你怎么知道?”
“在學校BBS上看到的,說一個總是 T 恤加長褲,然后穿人字拖的學姐經常晚上在圖書館門口背書,覺得她很努力,不知道姐姐是在準備什么考試,但是相信她一定可以成功。”
@Shennadoah
莎士比亞將自我懷疑比作叛徒:他人的懷疑我們可以主動發起反擊,但自我懷疑總是在不經意間消耗掉我們原有的企圖心。
四、最后一個艱難的階段:孤獨
要讓自己做出的選擇成為現實,是注定要經受孤獨的。
這種害怕不單是因為空間上的一個人待著,很多時候是擔心默默在做的努力沒有指向,最終消逝于這個世界。
尤其當你的選擇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當付出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快看到結果時,人尤其容易被一些小事壓垮。
一個人在外校租房子考研,房子破破爛爛的,晚上還能聽到狼狗叫喚。
那個時候因為怕分心,把手機換成黑白機,別說微博朋友圈了,連短信都不和人發。唯一的娛樂就是上廁所的時候玩貪吃蛇。
有一天晚上睡覺前,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很久沒和朋友們聯系了。那時候還矯情但真摯的想:是不是其實沒啥人關心我啊?
@自強
親近的人不理解會讓人難過。其他人怎么說無所謂吧,看到俄語系的很多同學都去美國念商科了也沒什么動搖。
但聽到家里人勸我早點賺錢,外婆表達“女孩為什么讀那么多書”這層意思的時候,還是會挺難過的。
@冰竹
大四開始考上海外國語學院,專業只招三個人,一個二本的我每次去圖書館看書挺沒信心的。
我去打印店復印備考資料,旁邊一堆人打印簡歷,套上不合身的小西服去跑招聘會,不斷說明天哪個學校是中興,后天哪個學校是華為。
看他們成群結隊走了,我真覺得拿著一沓考研資料的自己特孤單。
后來我也去聽了一次華為的宣講,ppt 上直接寫著本科 9000,研究生 1萬2,也沒差多少,有點懷疑自己這么孤軍奮戰意義有多大。
雖然因為這些糾結在東北的大風里哭了很多次,我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現在回頭看,不后悔。
@L
就像去跑一場只有一位選手的馬拉松,只有在終點觸線的那刻,才能知道自己命歸何處。剩下的時間,都只能默默與自己較量。
受盡苦難而不厭。很多人是這樣,撐過了絕望時刻。
五、走到終點時,你很可能需要面對不那么理想的結果
我們總擔心付出的努力白費,堅持也不會成功。
但導致人們失敗的,并不一定因為“堅持不了”,而是因為相信堅持就一定能成功。
從小就想去中傳,覺得中傳的女生又酷又美。我一心想考中傳的研究生,考了三次都沒考上。
第一次時間倉促,不甘心,“下一次一定沒問題啊”。
第二次,好朋友給我發了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幾乎是我那時的全部動力,我想,一定要去北京。
天黑以后就在圖書館門口臺階上背書,好幾萬字的新聞史筆記。除了睡覺,我都在看書看論文。
我記得很清楚,我 3 月 21 號飛來北京,正推著行李往外走,朋友在微信跟我說,中傳的復試線出來了。我差了 2 分。
那是我 20 多歲以來哭得最厲害的一個晚上,從 T3 航站樓一直哭到國貿,哭了一夜。
早上,我決定要去傳媒大學看一眼,看一下這個我為之奮斗了兩年的學校。拖著行李箱,從一號線哭到八通線。
我選擇了三戰。
抱著最后一次的心態,抱著要盡力但不被結果綁架的心態。這次是差 3 分。
我以為會痛哭,會放不下,但很奇怪,都沒有。
順利的話,明年我會去英國讀書。現在的生活,還有眼前即將展開的未來,都讓我覺得,那三年,那三次義無反顧的堅持,都很值得。
@Shenandoah
那些最終失敗的事值得我們大量付出嗎?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問題都會被解決。
那些走對了的路,就是靠被堵死的分支所規劃出的。
六
人生的大多數痛苦都沒法一步到位解決。
我們就是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心情在絕望和希望中搖擺不定。
但關于堅持,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堅持并不是永不動搖,而是在猶豫和退縮的時刻決定繼續往前走。
這句話最大的價值就是指明,生活從來不是一片灰暗或者一片光明,而是永遠在它們的中間線上。
沒有人絕對強大。但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了不起的事情都是在戰勝沮喪和軟弱的過程中實現的。
?讀后思考:
你堅持過什么?后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