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樊登說說起這本書要回到15年前,我擁有這本書的時間也不短,十年前在佛山的時候,朋友送的。我想以我當年的淺薄認知必是沒怎么讀懂的。運用的也就是在工作中最基本的“要事第一”原則,再隨著職位的上升“雙贏,互相成就”等也成為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神奇的是十年間我差不多搬了十次家這本書竟然追隨我來到了現在的家,還放在床頭。幾次目光劃過它都跳入我眼眸,但均因年代久遠而沒再重新翻動過它。今天竟用另一種方式對它的了解更進了一層。
廢話少說,這7個習慣我們都不陌生。但了解多深就看功力,樊登說這本書對他的人生事業低潮時影響很大,可見真的實踐了一本書,也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而我擁有了它十年,就不說了和大部分人一樣一樣的。自我安慰!
一、積極主動,這四個字經常用于我對同事的評價或同事對我的評價中,沒覺得稀奇。今天的重新理解發現它們很重要。具備這四個字的人就從依賴型人格轉為獨立型人格,人生格局就不一樣了。光這一條就可以堵死大部分人的升職之路。想想哪個企業會用一個總想推卸責任的人呢?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事是某某叫我做的,我媽不喜歡這個男孩子所以我分手了。其實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我認為某某叫我做這件事是對的,我才會做。我選擇了讓媽媽高興所以放棄了戀情。lulu老師在婚姻幸福課里說:“親愛的你永遠擁有選擇的權利?!彼酝V雇菩敦熑?,停止抱怨,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來。積極者專注自己能影響的,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圈,縮小關注圈。消極者關注自己無法改變的,結果相反。
二、以終為始。企業中的目標管理就是以終為始,似乎也是常用的詞。所有的行動都沖著目標去,公司的目標好定,收入,利潤頂多加一個老板的個人情懷。我們人生的目標又如何定呢?我們要讓我們的行為服從一個什么樣的中心呢?什么能成為我們人生的燈塔?如果以事業為中心,家務育兒就成了負擔。如果以育兒為中心可能失去自己。史蒂芬.柯維說“以原則為中心”。用中國話說遵從自己的內心,心是不能動的。我想想我的人生中心,應是:“不害人害己的前提下,盡量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為社會多做貢獻。”我覺得在這個前提下做事我的心是安定的問心無愧的。
三、要事第一,這條都要念爛了。如果今天20歲以上的人沒聽過這一條,估計你從沒進入過職場。這里還是要說說我今天新的理解。角色,我們扮演很多角色,作者認為我們要優先完成我們所有角色應做的最重要的事,而不僅是工作。從而保證行為和目標一致。事情做不完怎么達成目標?授權!正確的授權應該是雙方溝通要達到的結果是什么,對方可利用的資源是什么?責任和獎懲都得確定,這才是有效的授權。
四、雙贏思維。如果我們做到前三條,基本我們個人領域可以升為專家了。第四條開始就是公共領域想取得成功的習慣。雙贏思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的難。雙贏一定是雙方努力的,而不僅是一方的退讓。還有一條原則“不能雙贏就放棄”不要透支我們的情感賬戶,本次積累的情感賬戶額度可以下次再用。就像王菲的離婚。離婚后還可以是朋友。
五、知彼解己。這個我感覺最欠缺的大概是這點。與人溝通時自傳式的回應。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對方的感受。喜歡自以為是,好為人師。這個我最先意識到的大概是lulu老師的課“如何聽孩子才會說?!敝v到我們要如何傾聽孩子,要共情,要引導孩子自己把答案說出來。說實話我和孩子溝通中因為這堂課我改了很多。卻從沒想過與成年人溝通中同樣適用。要改進方法和lulu老師的方法一模一樣。共情,將自己代入傾訴者的角色,說出傾訴者的感受。就能立刻拉近距離,因為懂我。
六、綜合統效。又是溝通,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達到雙贏。雙方達不成一致時不著急選擇,也許對方給出的選擇不是最好的,我們要有信心創造出雙方滿意的第三選擇。
七、從四個緯度不斷的up,up,up。不斷的給這四個賬戶存錢,以保證前面的6條習慣能成熟而靈活的運用。寫這篇文章我正在我的智力和精神口袋里存錢。我分享出來,您看到了,對你有益,我就在我的社會和情感口袋里存錢。接下來我要為我的身體存錢了。晚安!祝大家都有一個高效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