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路充滿迷霧,但卻有跡可循
? 搞研究,統計的人,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一群成功人的經驗,或失敗人的教訓,從而總結出自己對于某行業興與衰的心得看法。然后再向咨詢者提供出他們那些所謂的成功公式。
? ? 如果前來咨詢的人想法比較簡單,那么這些咨詢者反而容易獲得成功,因為他們會根據咨詢師的建議堅定的去行動從而接近成功,但其實他們得到的更多是一種自我肯定或暗示。那么如果遇到思想復雜的人,咨詢師提供的公式就不會那么奏效了,因為咨詢師提供的只是理論上的方向,而一旦生活中有其他瑣事或意外發生,這些咨詢者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抱怨,自然最終也就一事無成。其實熟不知生活就是這般千姿百態,飄忽不定。
? ? 如果說程序員的職業病是脊椎炎,籃球運動員的職業病是腳踝,那么這些咨詢師也會有職業病。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覺得自己博覽群書,可以掌控大局,因此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面孔。尤其是在處理自己的事情時,他們會計劃好一切,布局周密,詳細到每一個細節,但是結果往往會低于自己的期盼值。其實按照他們的標準,若能達到預期的80%就已經很牛逼了,再不濟20%也行。但是有時候他們精心布局的結果反而會超反方向發展。這是因為每一件事,每一個進程都是動態的,期間有著一定的變數,由于他們的過度自我肯定而導致連最基本的應變能力也沒有,最終功虧一簣。這也就是病不自治的道理吧!
?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時勢、機遇和努力的結合,它們最后都被總結成了某種公式。而真正決定成功的恰恰是公式之外的某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