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端午時節也是農村的大忙季節,夏收夏種,割麥插秧,各家各戶忙碌起來。煮了粽子、蒜頭,帶點咸鴨蛋就下田了,沒時間做飯就在田里吃點。
鐮刀收割、打場、脫粒等環節基本都被大型聯合收割機代勞了。但是曬麥子還是不能省略,收下來的麥子如果不曬干,黃梅天立馬就發霉了,一年辛苦的勞作就白費了。
曬糧搶糧還能找到兒時記憶的影子。
曬麥子隔半響得用耙子翻一遍,使得受熱均勻,耙完已是滿頭大汗,坐在陰涼底下,用草帽扇風,這時候來一根冰棍,聽著蟬鳴,看著場上滿滿的麥子,心里美滋滋的。
曬麥子的時候,最關心的要算天氣了,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老天爺一變臉,收成就要受影響,曬不好就有可能受損失。
然而雨常常在不經意間到來,特別是午后。
烏壓壓的黑云過來,風起,各家各戶就緊張起來。
下雨嘍!
最先看到起雨點的鄉親大喊一聲。
下雨了,下雨了,快收麥子啊!下雨的消息在村里四散傳播。各家傾數出動,陸續拿上木鍬、麻袋開始把糧食往回搶。
孩子們也麻利地溜出家門,光著腳光著身子一邊跟著大人叫一邊跑,渾身細胞開始興奮起來,勁頭一點也不亞于玩“打敵人”的游戲,無比認真地投入一場“戰斗”!
孩子幫忙撐開口袋,大人裝糧,雨點雨來越大,就要來不及了,大人趕緊把糧食往一起推,拿來塑料薄膜先覆蓋起來,旁邊放幾塊磚頭壓起來,嘴里嘖嘖感嘆,這雨來得一點征兆也沒有,可惜了沒搶好的糧食了,嘩嘩流的雖不是真金白銀,卻是一年的血汗。
總有后知后覺的鄉親,喊了半天還沒有人出來收糧,或是午睡睡過了頭,或是家里強勞力不在家。孩子就沖到他們家里,趕緊把人叫起來,孩子大人一起幫忙收。
關鍵時刻,孩子還是能幫上忙的,那個認真勁兒還真是值得稱贊。一般在大雨之前,各家糧食基本都搶好了,互相詢問和感嘆,埋怨天氣預報的不準確,感嘆雨來得太快,還好大家的都搶好了,好險!受潮的糧食可惜了。
大人在嘆息,孩子眼中都是欣喜。完成了一個重要而有價值的事情。無比團結地打敗了共同的“敵人”。
被幫忙搶糧的人家拿出一堆收了很久的糖果,糖紙都層層包裹皺了,抓出來分給幫忙的小孩。孩子們舍不得吃,拿出來比一比你是什么味道,我是什么圖案,一口口慢慢舔,時不時還要比一下各自糖果大小和入口進度。
孩子們回來才發現手上、脖子上端午扎的花絨淋雨有些掉了色,滿身都是“彩虹”,笑著鬧著被大人拽進艾草泡過洗澡水里。
折騰了大半天,晚上回味著甜甜的糖果的味道,聞著麥香,滿滿實實睡上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