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雖算不上虔誠的佛教徒,對于佛家典籍也沒有過多專研,但是,平常中聽說佛理,談及佛道總有一點點的好奇,一點點的進入了解的心。近期讀書看報,偶然看到這篇文章,覺得讀完有意氣在胸,似有力量,又不能確定在哪里獲得的這樣一種感受,寫者稻盛和夫,描述“六波羅蜜”,是為佛道中,為了一點點接近醒悟的境界必須進行了菩薩道。即為了磨煉心智、提高靈魂不可缺少的修行。
通過閱讀,自我覺得意義非凡,現將六項修行介紹如下:
(1)布施
具備為世間為他人的利他之心。為他人謀利,對他人有憐憫之心。人需要經常有意識地培養這種精神。
所謂布施,一般用于施舍(喜棄)的意思。本來指即使犧牲自我普濟眾生的意思。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也要有這樣善良的心。
由于有對他人憐憫之心,人類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智。
(2)持戒
說的是一個人所不可為的惡行,強調遵守戒律的重要性。正如已經講到的那樣,人類是各種各樣煩惱的載體,很難離開欲望、愚癡、憤怒三大毒素。所以必須自我抑制這要煩惱,控制自己的言行。將貪婪、猜忌、嫉妒、怒恨...這些煩惱、欲望抑制的本身就是持戒。
(3)精進
全心全意應對任何事情,也就是指努力。所謂努力,我認為必須是“不服輸于任何人”的精神。通過前言中介紹的二宮尊德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只有這樣的努力精進才能提高心智、砥礪人格,古今中外偉人們的人生就如實地證明了這一點。
從工作的角度說,精進就是“拼命工作”,“拼命工作”其實就是磨煉心志、凈化靈魂最有效的方法。
那我來說,為了公司不致倒閉,為了不使員工們流落街頭,當時我雖然還不曉得“精進”這個詞,但我從早到晚、夜以繼日拼命工作。這種努力,不僅是為了公司,為了員工,拼命工作同時也磨煉了我自己的心志。一心一意為了員工努力奮斗,結果也成全了我自己。為他人結果也是為自己,完善了自己的人性,凈化了自己的靈魂。
(4)忍辱
不屈服苦難、忍受苦難。人生在世,波瀾萬丈,將遭遇各種各樣的苦難。但是,不屈服,不逃避,忍耐并不斷努力才能鍛煉我們的心智,磨煉我們的人性。
“忍辱”就是忍耐、堅忍不拔。按釋迦的說法,我們在人生過程中遭遇的各種事情都是不確定的,今天幸運,明天就可能倒霉。我們眼前發生的現象是變幻不定的,所謂人生就是“諸行無常”。“波瀾萬丈”,這就是人生。“既然諸行無常,人生就是苦難。”這是釋迦的話,忍受這苦難的人生就是“忍辱”。
每個人都會面臨許多問題和煩惱,如:家中或許有病人;經營或許不太順利;在公司工作不開心等,或者叫“苦難”,拼命忍住這類“苦難”,不被“苦難”壓垮,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這類“苦難”,忍住“苦難”,就是為今后創造幸福。
(5)禪定
在喧囂嘈雜、忙忙碌碌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被時間追逐,沒有工夫深刻思考,每天步履匆匆。盡管這樣,有必要每日至少靜心一次,寧靜地凝視自我,集中精神,安定搖蕩迷亂的心。不一定打禪或冥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點時間,使心靈寧靜很重要的。
(6)智慧
通過以上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五個修養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宇宙的“智慧”,即參悟的境界。那個時候,就可以靠近制約天地自然力大本理和掌管宇宙的真理,換言之就是釋迦牟尼所說的智慧。
這六項修行,意義要旨還是都要靠自己精進,而每一項的要義都需要自己通過實在的實踐中獲取智慧的精義,最終獲得通達智慧的彼岸,這樣的修行需要我們步步的參悟,希望大家能獲取更多的智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