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文明,是財富無法替代的】《不必致歉的——致歉信》 。文章講述了一個母親帶著6個月大的嬰兒搭乘國際航班,因為擔心孩子哭鬧影響乘客休息,而寫給每一位乘客一封中英雙語的致歉信,外加巧克力。這封信是這樣的:
(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
晚上好!
我是一個剛滿6個半月的小寶寶,在此向您們請安了!
今天有幸和您們同乘一個航班去悉尼,在乘機過程中也許會因為我的哭鬧影響到大家的休息,對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
我媽媽會盡可能地安撫好我,請大家多多包涵!謝謝大家!
小寶寶敬上
2017年3月28日)
文章寫道“ 這位年輕的中國媽媽,能帶上孩子登上頭等艙的國際航班,一定是經(jīng)濟上的成功家庭,這并不希罕,如今,太多中國土豪家庭對此。但面前這封預先準備好的中英文《致歉信》,不僅讓人敬畏了文明的高度,更感動于如此多遠行準備中,對陌生同機旅客的禮貌、關(guān)愛和友誼。”“那個仍懷抱在母親懷里的嬰兒,應該是未來中國文明進程中的一分子,那封由他母親代寫的致歉信,既是他人生第一次遠行世界的記錄,也是他走向世界第一次‘胎教’。”
而我同樣作為一位母親,看了這樣的一封信,卻完全沒有半點感覺到有“敬畏文明的高度”。
六個月的孩子,啼哭合情合理。在特殊環(huán)境中影響他人,雖是合乎情理,卻造成了干擾的事實。致歉他人,從文明禮儀出發(fā),很有覺悟也有必要 ,但是主體卻有待考量。是該六個月大的孩子致歉還是作為監(jiān)護人的父母致歉,這在性質(zhì)上,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文明的初衷是禮敬他人,和諧人與人,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guān)系。我解讀為敬重生命,遵守規(guī)律。至少,損人利己,肯定與文明無關(guān)。
孩子雖然很小,但是他已經(jīng)具有獨立的人格。作為母親,他是“我的孩子”,而同時母親們也應當尊重孩子,哪怕他還小,還很小。身為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情形,在生活里比比皆是。最普遍的,就是人為的剖腹產(chǎn)。不等孩子“瓜熟蒂落”準備好,而是一味的為保持自己的身材,怕痛,或者為了求得一個良辰吉日,就這樣毫不顧及孩子的意思,一刀子下去。我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類似的“不安”,在迎接第二個孩子降臨時,經(jīng)過了漫長的等待。都超過預產(chǎn)期兩天,還不見有動靜,堪比度日如年。香港的婦科醫(yī)生建議打催產(chǎn)針。可是我和他父親一致認為,應該尊重他,當他準備好了,就自然會出來與我們見面。雖然很難熬,但是我們終于成功的度過了那段歲月。
孩子,只是遵循了生命的規(guī)律,他不會感到“不安”,不安的,僅僅是成人的一份顏面,一份趨樂避苦的欲求。不安的是孩子他媽而不是孩子。同樣的,想要請安的是孩子他媽而不是孩子。我們家長普遍性喜歡強行孩子做我們樂意的事情。在電梯里或者在街上,遇到街坊鄰居,父母常常囑咐孩子問好 ,孩子不從,立馬就指責他們“你怎么這么沒禮貌啊!”“真沒禮貌!”云云。還有更多的強迫孩子報興趣班、強迫孩子填寫高考志愿等等,真是層出不窮。
若是真愛,一定會尊重主權(quán)。疼愛孩子,敬愛他人,是應當尊重孩子也尊重他人。絕不為了求得諒解、包容、甚至取悅他人,而無視和強迫孩子的主權(quán)。因為,文明是自主的,不能勉強和被動。身為監(jiān)護人身的母親致歉,會比用孩子的弱小天真去博人同情要真誠得多。若孩子長大了他知道,自己6個月的時候曾經(jīng)因為搭乘過飛機而跟一飛機的人道歉,不知他心里會不會由此敬畏他母親的文明舉動,畢竟,他小的時候哭過很多次。不知道他母親是不是每一次都這樣展現(xiàn)文明,考慮他人感受。也畢竟,每一個正常的嬰兒,都不分時間和場合的哭過很多次,不知道那一飛機的乘客從此以后,會不會認為都應該道歉送禮才是文明的,反之則是不文明的呢?
就如同,女人上街可以精心裝扮,這可以美化市容,讓人看了賞心悅目。但是也不能對此大加贊賞,稱之為文明。若是這樣,豈不是自然而然的表達了,那些素面朝天而出門的女人,便是不文明的?
真正的文明,是可以包容和接納各種合乎情理與規(guī)律的現(xiàn)象。
即便正在虔誠朝拜佛祖的僧人,也有可能因為他內(nèi)心無視佛陀的主權(quán)而褻瀆佛陀。真正的文明,在于內(nèi)心。
更何況,事前請求原諒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依仗。即便孩子真的因為吵鬧影響他人,他人也可以小小的嘀咕一下,至少可以皺個眉頭吧。然而,因為一封信和巧克力,讓這樣的簡單關(guān)系變得稍微有些復雜。馬上成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真正的文明,在于尊重人性規(guī)律。
禮制不能忽視,也不能太過,否則它不能被定義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