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日,一張母親在街頭給兒子下跪的照片傳遍網絡,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讓人瞬間淚奔。
? ? ? 事發地重慶,年幼的兒子不幸罹患白血病,前期已經花去近10萬元的治療費,面對后期巨額的費用,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實在是不堪重負,無力承擔,無助的母親只能通過哭泣下跪的方式向愛子表達愧疚之情,令人心碎的故事背后,不得不讓人深思。
? ? ? ? 作為一個步入保險行業并不久的職業代理人,每當看到類似的悲劇,我內心是五味雜陳,都說保險代理人是傳播愛的天使,我們每天奔波在路上,每時每刻都在和風險賽跑,在我職業的范圍內,寄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變現代人對保險的偏見,讓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成員都能擁有一份保單,來規避不可預見的風險。但是現實往往令人很無奈,要讓一個人改變觀念,實在是困難重重,在工作中經歷了一系列人情世故,深刻領會到了做一個保險代理人的不易,這期間登門拜訪過程中看過別人的臉色,被人無數次拒絕過見面的機會,甚至一些人像防賊一樣的堤防著你,包含以前所謂的一些朋友,一聽說你賣保險的,即便你沒給他提過保險,也立馬從你身邊和朋友圈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沒得聯系。愚昧無知的背后,也透露出一些人對這個行業的偏見之深。
? ? ? ? 作為一個職業的保險代理人,我還是想多通過保險觀念和知識的傳播,讓身邊更多的人拋開對保險的偏見,早日利用保險這個工具,來庇佑自己的親人。
? ? ? ? 保險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的保險意識普遍都比較強,例如日本人均擁有7張保單,美國人均5張,韓國人均3張,即便我國的臺灣,人均也擁有2.5張保單,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充足的商業保險,在西方一般家庭,孩子出生沒多久,家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下遺囑,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給孩子購買充足的保險。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根本不用擔心后代遺產分配而產生糾紛,更不用擔心養老跟醫療方面的問題,原因是養老和醫療由保險公司承擔。當然在這些地方,保險代理人也是一個令人非常尊敬的職業,保險(理財)規劃師,律師,營養(健康管理)師,和家庭醫生是一些富裕家庭必配的。
? ? ? ? 而在我國,目前平均7個人才擁有一張保單,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保險意識,更談不上有保險作為保障,當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不幸遭遇重大變故,需要大筆費用來解決時,往往是先動用家庭存款,然后是向親朋好友借款,找銀行貸款,變賣家產,再就是尋求社會救助,如募捐,網絡眾籌等,最后要么是人財兩空,要么是一個家庭因病返貧,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同樣在我國,保險往往很不受人待見,在很多人眼里,保險基本成了一個負面的代名詞,“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就是傳銷”,荒唐邏輯的背后,往往是以訛傳訛,保險甚至被過度的妖魔化,一聽說保險等同于狼來了,每個人都避之不及。
? ? ? 其實你會發現,說保險是騙人的人,這些人99%都是聽別人說的,自己并沒買過保險,也沒經歷過,偏偏說保險是騙人的,自己不買,還會勸阻別人不要買,最后你會發現,萬一你身上不幸發生風險,經濟陷入困境時,估計這些人早就躲得無影無蹤,因為他(她)怕你跟他(她)借錢。
? ? ? 一個行業如果良莠不齊,人們往往習慣用一個最差的事例來定義一個行業的性質,除了保險,還有當前的教育,醫療等行業,這兩個地方一旦有什么事情發生,如師生矛盾,醫患糾紛,人們往往不分青紅皂白把矛頭統一指向學校跟醫院,學生和患者永遠都是弱勢群體,網絡上到處充斥著對老師和醫生的一片謾罵聲。同樣,因為對保險壓根不了解,以為買了一份保險就啥都能保,出了任何問題都找保險公司索賠,被拒賠后馬上說保險公司是騙人的,罵保險公司是騙錢的,不明就里的人以訛傳訛,如同不斷的往一個人身上潑臟水一樣。其實,投保的時候,專業的代理人應該都告訴了你,保險是“保”而不是“包”,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沒有一種保險是萬能的,什么都可以保,一份保單只能在它保障的范圍內才能發揮作用,超過它的保障范圍肯定起不到作用了。舉個例子,你買臺冰箱只能當冰箱用,難不成還想當做空調用嗎?
? ? ? ? 奇怪的是,盡管人們普遍對保險抱有偏見,但是買車的人都會很自覺的每年花幾千塊錢購買商業險,大家都清楚車險是屬于消費型的,交一年管一年,在這一年內,出了車禍就有得賠,沒出車禍的話保費就打了水漂。盡管這樣,都知道開車上路,時刻要面對不可預見的風險,所以都懂得把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即便出了車禍也不用擔心,一個電話,后續的事情交給保險公司處理就可以了。諷刺的是,人們往往重視行車的風險,而忽略自身的健康風險,人的健康居然還不如一臺汽車,主動去咨詢、購買健康險的人并不多,談到人身險,絕大多數人會選擇拒絕。殊不知,人生面臨的兩大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意外并列的還有一個是重疾,只不過前者是顯性的風險,后者是隱性的風險,隱性潛在的風險更令人可怕,無數的事實表明,一些惡性腫瘤潛藏在身體內,前期往往都是沒任何癥狀的,到發現時幾乎都已經是到了晚期,所以更要引起每個人的重視。
? ? ? ? 事實上,保險是規避一個人,一個家庭風險最佳的方法,是以明確的小投資,來彌補不明確的大損失,一個家庭在遭遇大的變故時,保險金可以立刻發揮應急金、周轉金的作用,所以應該列入家庭最重要、最優先的一筆投資。
? ? ? ? 舉個例子,你每年往銀行存入5000元,存20年,共計10萬,這期間假如不幸罹患重疾,需要花30萬,你存入的10萬花光不說,另外還需要掏20萬的費用。而同樣每年往保險公司存5000元,存20年,合同生效,第一年你就獲得了40萬的重大疾病保障金,如果在這期間(即便你只交了一次費用)不幸罹患重疾,符合理賠要求,保險公司將根據醫院的診斷書,一次性給付給你40萬,而且現在每個保險公司都能做到快速理賠,壓根不需要繁瑣的手續。40萬花完花不完都是你的,治療費跟生病期間的收入損失都得到了解決,而且這個保障是終身的。反之,如果你一生健健康康,存入保險公司的錢也不會沒有了,到期會連本帶利的拿回來。只不過這個時間周期相對比較長,不能像銀行,說取出來就取出來。
? ? ? ? 簡單的說,存入10萬到銀行,若干年后,你拿回的還是10萬的本金,加上少量的利息,同樣存10萬到到保險公司,除了有一個儲蓄賬戶之外,還多出了一個40萬的保障賬戶,雖然是你交了保費,但是保障的是你自己,最后所有的收益也都是你的,把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又保住了財富,何樂而不為呢。
? ? ? ? 可能有人懷疑,我這種說法不可信,我想告訴你的是,每一份保險所有的條款都明明白白,白紙黑字寫在合同中,對雙方都有約束力,保險合同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無需擔心有何風險。
? ? ? ? 現實情況是,明智的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知道通過保險轉移了風險從而守住了財富,但是更多的人每天都生活在僥幸中,總以為風險不會發生在自己或者自己家庭上,一旦風險不幸降臨,往往人財兩空,現實也是如此,生活中意外無處不在,突如其來的災難總是讓人猝不及防。人生的三大風險,我們誰也無法逃避,意外總是突如其來,疾病總是不請自來,養老總是如期而至。其實疾病并不可怕,怕的是沒錢治療,沒錢治療不可怕,怕的是沒錢又沒地方可借。
? ? ? ? 保險并不是向每個人都敞開大門的,隨著保監會第三套生命表的發布,以后買保險的門檻會越來越高,有抽煙,飲酒愛好,肥胖,高血壓等人群都會設置門檻,要么要求先體檢,要么加費,最壞的一種情況是直接被拒保。不要老覺得保險不吉利,醫院你會覺得不吉利,但是生病了,首先想到的還是去醫院,也不要再糾結買與不買。而是考慮保險公司讓不讓你買,買多與買少的問題,更不要老是算計代理人賺了你多少的錢,你應該清楚保險代理人是一個職業,如同醫院的醫生,你看醫生不用向醫院支付診療費用的么?代理人給你做保險和理財方面的規劃,提供了服務,獲取一定的報酬是天經地義的,況且這筆費用也是保險公司支付的,跟你的利益沒任何關系。
? ? ? ? 可以說,保險是社會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的發展,當前沒有哪一個行業能夠比得上保險,能夠得到國家如此大的重視,保險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的保險業在快速發展。來自保監會官網的消息,2016年,我國保險公司原保費總收入達3.1萬億,同比增長24.3%,保險公司總資產達15萬億,各類保險從業人員 達680萬,我國首次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新興市場,按照國家的戰略發展規劃,我國將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邁進,未來,我國的商業保險規模最終必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保險強國。
? ? ? ? 在風險系數如此高的生存環境中,意外無處不在,沒有保障,風險一旦不幸降臨,悔之晚矣。保險如同一把雨傘,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都要做到未雨綢繆。時間可以等,風險不等人,真誠希望身邊的每一位朋友,趁現在還沒有被保險公司拒之門外之前,趕緊至少給自己和家人投一份健康險,買一份保險不會讓你破產,恰恰沒買保險可能讓人破產,只有讓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了充足的健康保障,才能讓自己安心度過每一天,同時也衷心如愿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個人員都能健康,平安!
20170822夜寫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