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期間,看了臺劇《荼靡》,很喜歡,楊丞琳把兩個鄭如薇都演得自然流暢,故事充滿現實性,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劇里面,鄭如薇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留在臺灣與自己喜歡的人過著平靜安穩的小鎮生活,每天煮飯,帶小孩,問老公什么時候回來,放棄自己的夢想,還是向上海這座大城市邁進,干凈利索地談案子,做個高薪白領,買名牌,穿梭于高級的寫字樓之間。但這可能意味著放棄自己喜歡的人,從此一別兩寬。
現實中的很多人或許也曾面臨著這樣的選擇,的確,真的很難選擇。劇里的鄭如薇說,真的很想知道答案再去選擇,但這只是癡心妄想,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答案。
誰不想知道答案再去選擇呢?但誰也無法預知未來,誰也無法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事情,我們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寫下自認為正確的答案,然后匆忙交卷。不像學生時代的考試,寫下答案,交卷后會有人告訴你分數,老師還會評講,告訴你哪個答案錯誤,哪個才是正確的答案。而在人生考卷,交卷后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選擇的答案是否正確。
所以啊,別人才說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中必須要慎重,好像一旦選擇錯了,人生就完蛋了。
會嗎?我也不知道。雖然無法知道作出錯誤選擇后人生是否會完蛋,但是人生的大概走向還是能預測的。就像《荼靡》里的鄭如薇,由于出現了意外,迫使她不得不在方案A和方案B之間作出選擇,不同的選擇肯定會導致不同的人生,這是毫無疑問的。
方案A的鄭如薇,跑到了上海,經歷了很多事情后,的確活成了她本來想要的樣子。但同時也失去了深愛著她的人。而方案B的鄭如薇,選擇了愛情,結婚,生了孩子后,生活基本圍繞著家庭轉。方案A和方案B的鄭如薇都曾后悔自己所作出的選擇,因為都不容易,出現了各種不愉快和面臨著各種困難,每到這時,她都覺得自己選錯了,痛苦不堪,掙扎迷茫。但令人高興的是,結局的最后,不管是哪個方案的鄭如薇,都收獲到了她想要的樣子。
所以啊,在人生的岔路上,不管你選擇的是哪個方案,只要是跟隨自己的內心,估計其大概的走向后,仍愿意并樂意承擔選擇后的后果,最重要的盡全力去經營好選擇后的人生,那其實,不管是哪個方案,都會等到屬于你的花季,即使錯過了上一個花季,失去了綻放的機會,也沒關系,因為花季會再來的。
最后,我要稱贊一下楊丞琳的演技。在我看來,她演得非常自然,不管是家庭主婦還是成功女性,她拿捏得非常到位。聽說這是她五年后再次回歸臺劇,五年,她應該經歷了不少事情,也讓她有所沉淀,回歸后的她更加自信,是她這個年紀應有的樣子。
”只有我們期待,我們勇敢往前,那么不管是方案A還是方案B,都會有屬于我們的下一個花季。”這是方案B中的鄭如薇在結局中所說的話。
對的,會有屬于我們的下一個花季,因為,花季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