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武俠小說都有一個特點,主人公在年紀輕輕時就憑借著一系列奇遇,神功大成,可以打敗許多六七十歲的武林名宿。我們讀起來都覺得很爽,誰不想憑著段譽的六脈神劍秒殺一大片人啊。
現實生活中肯定沒有這么厲害的秘籍,可我們肯定認為還是有一些干貨方法,能夠讓人迅速成長,超越別人,為此我們都苦苦尋找不是嗎?
問題是我們找到了一些大神大咖大牛們使用的或者教給我們的方法,用起來好像也沒那么神啊,怎么還是這么慢啊,一定是方法不對,于是繼續去尋找。
你是否也像別人一樣使用番茄工作法,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用了一段時間覺得還是效果不明顯,于是又去尋找更好的方法了。
這里其實存在一個模式,就是:尋找高效率方法——找到了使用了,但自認為效果不明顯——繼續尋找更好的方法。
1、沒有持續地行動投入,就不能妄下評斷
我們都想在夢想實現的路上不斷精進,想著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卻發現許多傳說中的方法效果都不大。這是因為每個方法都有用,但都有局限性。局限性有兩個:
第一,每個方法有自身適合的群體;第二,每個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圍。
1.方法都是由人總結出來的,都帶有使用者、分享者的個人印記,即使有大量科學統計,也有微小的概率不適合你。
比如現在不少商業大咖,據說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這你能模仿嗎?他們不是因為采用“每天睡四個小時”這個方法導致了自己事業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大多天生精力旺盛,每天睡四個小時只是他們人生事業中展現出來的結果,而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再比如,李笑來老師用兩個月的時間訓練自己,在中午2點和下午6點,喝上一杯咖啡之后就立刻睡覺半小時,醒來后覺得自己煥然一新,精力充沛。你也要跟著去試嗎?
當初我自己看到這個方法,就知道絕對模仿不了,因為身體原因,我一喝咖啡胃里就難受,但我馬上想到自己對茶沒有這樣的不良反應,完全可以喝些適量的茶來讓自己保持精力。
量體裁衣才是最適合的。要根據對自身的了解,判斷哪些方法可能對自己有效、適合,然后深度模仿一段時間,如果覺得合適了就繼續做。而且經過一段時間深度學習,你一般都會將原本的方法進行總結,將方法進行改良用來適應自己,帶有自身的特色。
如果一段時間過后還是覺得不適合,沒有效果,再去嘗試下一個方法。
2.每個方法都自己的適用范圍。而大多數時候我們這些人其實并不清晰地知道到底在哪些事情上用哪些方法效率最高。比如番茄工作法好多人說非常好用的同時,但也就有不少人覺得沒有用。
比如我,對于使用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就十分不適應。
我的感覺就像是開著自動檔的車好不容易在高速公路上進入一個100碼的穩定行駛狀態,心流和專注的感覺正滋養著我,然后它提醒我說時間到了,請減速剎車,到路邊休息5分鐘再開。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forest這款時間管理軟件,我一般會設定60~90分鐘,覺得這才是適合我的節奏。
看到這里或許你會說,這不就是我不停尋找更好方法的原因嗎?因為用了都沒有效果,所以繼續尋找啊。
我想說的是,每次你尋找新的高效率方法之前,你真的將之前的方法原原本本練習了嗎?
你說的效果明顯,到底怎么樣才算效果明顯?孩子從孕育到出生要十月懷胎,期間要不停地運動、吃喝補身體、胎教等等進行大量輸入,你在一個領域做事情,持續投入卻懷才不遇有十個月嗎?
當你經過初步的辨別和嘗試,找到你認為合適的一兩個方法,原原本本扎扎實實練習,至少三個月后,你才有發言權,說這個方法當初覺得適合自己,實際使用卻發現不適合自己。然后再去換另外的方法來練吧。
為什么是三個月呢?《刻意練習》里提到,根據大量統計,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有些甚至需要200多天。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天資過人,是不是該有個正確的期待?在66天和200天取個中間值,是不是還算靠譜?
實際上一件事情、一個方法如果能堅持三個月,恐怕你已經愛上它了。
沒有持續地行動,時間、宇宙和上帝無法在你身上顯示復利效應的神力。
你想中彩票,也得想先從床上起來,穿好衣服,出門下樓,走十分鐘的路去你門口的那家彩票店,然后掏幾塊錢去買吧。
好多人是不愿意走那十分鐘的路,因此就一直待在家里。
如果踐行了三個月以上,還是覺得不適合自己,認為自己浪費了大把時間,早知道就應該去尋找別的更好的方法。其實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更加了解自己,需要什么,適合什么,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選取事物會更加精準。
2.聰明人下苦功,就像“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古龍中后期的武俠小說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打斗較量的過程十分簡短,比如我當年十分喜歡的《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紅雪,在與敵人較量時,時常有這樣的描寫:
蒼白的手,漆黑的刀。當傅紅雪的刀一出鞘,敵人就知道自己必敗無疑,打斗過程無非就是拔刀,一道寒光閃過,最后收刀并瀟灑離去。
基本上是一招制敵。
古龍的理念是:就算我的武功只比你強那么一點點,但這個細微的差別會在實際的生死較量中不斷被放大,結果就是一招決定成敗,電石火花之間勝負已決,生死已定。
那傅紅雪是怎么取得這樣的境界呢?
古龍在小說中的解釋是:傅紅雪從三歲開始練刀,每天拔刀、劈砍、收刀兩萬次,從不間斷。一旦間斷,就會受到母親懲罰。
傅紅雪無疑是堅持,勤奮,刻苦的。
但是傅紅雪還很聰明,在小說描繪的那個時代里,比他聰明的人恐怕湊不夠五根手指頭。
那為什么如此聰明的傅紅雪在練刀法時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程度,好像感覺比《射雕英雄傳》里的“大笨人”郭靖還要付出的多?至少也是不相上下。
要知道,傅紅雪在《天涯明月刀》中出場時已是37歲,他雖然相貌英俊,聰明過人,但天生單腿殘廢,并患有羊癲瘋,就是這樣一個人,天下罕有敵手。
而大笨人郭靖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才二十多歲,看著歐陽鋒、洪七公、黃藥師之間的生死較量,從武功招式中悟懂了不少《九陰真經》的內容,從此邁入一流高手之列。
一個公認的笨人,竟然比聰明人還要成長的快,原因似乎就在于郭靖有《九陰真經》這樣的神功秘籍,而傅紅雪似乎只有干巴巴地苦練。可是傅紅雪練的刀法,在小說里其實也是當時世上超一流的刀法。
你可能會說,金庸古龍描述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世界,我也同意。關公戰秦瓊之類的比較確實是沒有用的,在此我其實是想說:
古龍其實是想告訴我們,要想成為真正的高手,是沒有聰明人的捷徑的,即使你得到了神功秘籍,也得安下心,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地去練習去積累。
書要一本一本地看,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不就是這個道理嘛。
好的方法肯定是有用的,但即使存在一個世界上效率最高最好的方法,就像神功秘籍一樣,你也得好好去練哪,而且用起來肯定沒有想象的那么神。用一個好方法與用一個普通方法做同樣一件事情,最后顯示出收益上巨大的不同,恐怕是因為復利效應在時間尺度上的體現:
日積月累,才會顯現出巨大的不同。持續行動,讓時間帶著你超越別人。
當你確信自己現在踐行的方法比原來的方法好,還能拿出像傅紅雪一樣每天練刀兩萬次的決心,誰能擋得住你呢?
3、當你忘記時間,時間才會成為你的朋友
你是否有過主動地沉浸在一項自己所做的事物當中的經歷?
不是看電視,不是玩游戲,這屬于別人精心設計、引導著你被動專注的事物。
而是你主動投入、思考、行動、沉浸的一件事物,或許只是盯著還懶懶地掛在樹尖、即將下落的夕陽;或許只是看著窗外的雨,聽著耳機中的迷人嗓音唱著輕靈的歌曲;或許只是一張讓你出神的照片或畫作;
或許只是通過一個方法,讓你能夠沉浸在一件事物中。
它們讓你感到時光像永不停歇的水滴突然凝結,隨后暈染鋪開彌漫在一張卷著邊兒的紙上,讓你細細品味。
當你回神,才發現透過窗外的陽光,原本映照在地面的枝葉疏影,此時已悄悄地轉移到房間里那面墻上——幾個小時已經過去。
當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和器官時,證明它們在健康地運行;相反,比如餓了,感覺肚子空空的;
當我們在做一件事而忘記時間時,時間已經通過這件事成為了我們的朋友。
請你回憶那件事,那種感覺,做那件事的方法。就像我此刻,通過文章,和你對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