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7年的第二天,想寫點東西了。已經兩年多沒認真寫過東西了,我想是時候重新開始了。
昨天看到知乎推送的這一年記錄,發現自己一年居然看了1000多萬字,卻只回答了2道題。今天不知為什么又點開了自己的QQ空間日志,驚訝自己最早寫的日志居然是2007年,居然已經十年了。感謝互聯網的記錄功能,竟讓25歲的自己看到15歲時寫的東西。翻開充斥著省略號和QQ表情的日志,仿佛看到了調皮和充滿活力的那個少年時的自己。記錄的文字可以讓我們找到丟失的以前,那些情緒和思緒能在紙上回放。埋下的種子開始發芽了,這刻我無心關注手頭的工作,一直在走神,我無數次想要堅持寫點東西,可是總是放棄,沒有時間、太花費時間、寫的不好、寫起來太糾結了、周圍身邊沒人寫東西等等,可是這刻我真的想讓十年后的我看到自己現在的文字,就這一點就夠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于是,我回到宿舍,寫下了上面的文字。
這里沒用寫作這個詞,因為說起寫作,總給人一種嚴肅認真要正襟危坐的感覺,讓人覺得有門檻。寫作就是寫點東西嘛,我們不需要把它看得太神圣,這樣才能輕松地開始并堅持下去。雖然有了很多優秀的文章,但是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呢。在我看來,寫點東西首先是自己受益,理清自己的思路,記錄自己 的生活和得失等等,再高一層次是希望自己寫的東西對他人也有點用處??戳撕芏鄬懙暮芎梦恼轮?,總覺得自己沒必要寫,這是我寫東西的第一個障礙?,F在覺得寫東西首先可以自己看,慢慢地不斷進步,寫的好一點之后再給別人看。所以不要糾結自己寫的好壞了,開始寫起來,慢慢自然會好的。
我寫東西第二個障礙就是覺得沒時間,且寫一篇東西要花費蠻多時間,至少2個小時以上吧。這兩年自己讀工科碩士,實驗室項目繁重,時間緊張,情緒也經常起伏,所以這兩年就沒怎么寫下東西。后來我看到吳軍博士講到自己怎么寫書的,等朋友時,接孩子時,各種零碎時間,又看到郝景芳講自己每天5點起來寫2個小時,真是觸動很大。這些人比我們都忙多了,尚且能擠出時間去寫,自己只是找借口罷了。況且自己平時發呆、走神、刷知乎、八卦浪費的時間也很多了,所以總歸是有時間的,一周總可以拿出一個晚上寫寫東西,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
第三個障礙大概就是寫什么內容了。我們總會覺得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有什么可寫的。對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當時覺得切入點可以是自己的經歷和讀的好書,讀書筆記就可以寫很多啦,既方便自己,也讓別人可以受益。再者,平時對于一些問題和好的方法可以記錄下來,有機會仔細寫寫。鹽野七生在聊到自己的《羅馬人的故事》說到,我就是想以我的角度來了解羅馬史,才寫的這套書;吳軍博士也說過,他的書其實也是他的研究報告。所以對于想了解或者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可以寫下來,既有動力寫,也可以在寫的過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最后,在寫這篇文章時,本來認為好久沒寫了,沒太多想寫的,但是寫的過程中卻發現文字放佛脫離了你的控制,不斷出現新的思路,不知不覺就寫了不少??傊?,逼自己寫點什么,也是一個讓自己多留心生活,多讀好書來輸入,并且整理歸納自己思路的過程。聚焦于想寫的主題,總歸有辦法寫出東西的,讓我們去嘗試吧。
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收個尾吧,自己果然是話癆- -。 寫作的好處還有很多的,可以建立個人品牌,認識更多朋友,建立更多連接,用內容來賺錢(微信公眾號贊賞 簡書贊賞)等等,所以一起開始寫點東西吧。這是對我說的,也是對大家說的。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夠堅持寫點東西,定個小目標,一周寫一篇內容,這個欄目我打算叫碎碎念與生活工具箱。寫自己的經歷和觀察,不會有無病呻吟的碎碎念(這些自己看...),寫讀的好書,好文章,提供一些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無論是思維方式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