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暫時的——面對不確定和未知,恐慌的我們能做什么?
一度堅定地以為,自由就是擁有拒絕的權力。所以特別佩服那些敢裸辭的人,說走就走的樣子總是帶著一股意氣風發、我的人生我做主的灑脫和自信。
而我就只能在對未知的不安和恐懼中選擇茍且。
總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看不清前路,所以會過于敏感、恐慌和焦慮,以至于影響到對未來的判斷和做事的決策。
這一切都是暫時的。
那些“未知”,像是一種不確定性在作祟。
· 變動不居 才是永恒
在經濟學中,不確定性是有關風險管理的概念,對于未來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收益及損失的分布范圍以及狀態不能確知。因而導致的決策結果可能會不止一個,不確定性就隨之產生。
也許簡單的說起來,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更加高了。正是因為我們體會到了更多,我們見到了更多的事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我們覺得世界是沒有邊界的。才會有一種握不住的恐慌。
我們恐慌這種觸及不到邊界的感覺。
其實,這一切都是正向的,是一種積極的不穩定。
它所帶來的,是一種好的狀態。就像在一個生物系統里面,會有競爭,會有運動,才會有不斷的更新,不斷涌動的生命力和生機勃勃的活力。
· 對不確定感的惶恐,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我們拖延,回避結果,害怕承擔責任
有時我們會因此不愿去承諾或去確認些什么。
比如,我們害怕承擔感情的責任。因為我們覺得,每一年,甚至每天的自己都是不同的,心態不同,狀態不同,氣質也變了。覺得昨天的自己都很傻,過去的歷史很不堪。
但是那個狀態,你的伴侶,或者工作伙伴,他應是一個認同你的狀態,你的價值,愿意共同分享這份追求未知的成果以及帶來的喜悅,和風險的人。
有時,我們也會被自己其他的狀態迷惑,會突然覺得人生的追逐很累,打拼很艱難,而其實當你一旦適應了這樣的不確定性,一旦適應了你想追逐的節奏,你會覺得尋求短暫的穩定才是茍且,那是飛累的自己一時降低了標準。回望彼時,你仍然會希望回到最初的要求和期待。
你所追逐的情感,你的伙伴,應該也是這樣子的,他會愿意陪伴你。陪伴你做想做一切。你慌亂時他會支持你,理解你。你要去體驗更大的世界,她和你一起尋找有趣的角落。當你累了,她是溫暖的懷抱,他會給你穩定和安全。
· 面對不確定,我們能做什么?
- 只需要平靜的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是的,只需要接受就好了。
- 降低期待,接納不完美的現狀。
- 行動就好了,專注當下和此刻。
- 心懷感恩和悲憫。
這一切都是暫時的。
因為這樣的生活狀態,我們才變得更有趣了。更愿意體會不一樣的東西,讀更多的書,看更多的電影,去更多的地方,享受不一樣的,更有趣,更美妙,更冒險的人生。
想起英國詩人濟慈的墓志銘是這樣寫的:“這里長眠的人,是把名字寫在水上的詩人。”
水變動不居,永遠流淌。
時間,熄滅又啟動。
而濟慈的名字,書寫在水上,散在波紋里。
生活里的不確定和未知,寫在水上的東西,一定深深印在心里。
面對這一刻的局促和下一段的未知,能做的就是把握它,盡可能享受它,享受它帶來的磨礪和盛開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