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長輩們一起回家,到了路口,面前有三條路——一條路很直,最短;第二條路九曲十八彎,很長;第三條路有點彎,還好。
每到路口,長輩們總選第三條路。小明一直不解,于是問爺爺。爺爺說:“孫子誒,不要走捷徑!”
如果是你,你會走哪條路回家?其實多數人還是會選第一條。但為什么不能選?因為那條路下面,還留有戰爭年代的地雷。
這大概就是不能走捷徑的概念——捷徑下面有地雷。于是有人說:“唯一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于是有很多人也深以為然。
但是,這個邏輯不奇怪么?“唯一的捷徑”難道不是捷徑?
所以,認了吧:你就是想走捷徑!
想走捷徑錯了嗎?大家都在強調效率,大家都把老人機換成了智能手機,大家都把自行車換成了汽車……大科學家還在不斷鉆研,以求發現新的捷徑——最近正熱的人工智能,據說能極大提高生產效率。這所有,不都是想走捷徑嗎?
所以,世上本就有很多捷徑,世界沒那么混亂,捷徑下面也沒那么多地雷,走捷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心態。不出意外的:有捷徑不走,要么是沒發現,要么就是傻。
盡管想走捷徑沒有錯,盡管由于想走捷徑而目光短淺也沒有錯,但肯定因此吃虧。這其實不是一個對錯問題,而是一個收益問題。
這就好像明知最短的路上有毒蛇猛獸,卻還偏要執意前行——好歹先帶上裝備啊。
所以,關于“捷徑”,人們的很多理解是不對的——走捷徑,可以說是走更短的路。但因為想走捷徑而目光短淺,其實走的不是捷徑,而是繞遠。
所以,很多想走捷徑的人,其實走的根本不是捷徑。而當人老色衰,突然發現一事無成,反而紛紛抱怨:“不能走捷徑啊!”
這就像小孩摔倒,很疼,哇哇大哭。結果媽媽跑過來:“別哭別哭,看!媽媽打它!”
哎,自己摔疼了能怪路么?自己繞遠了能怪這路不是捷徑么?其實他們沒意識到,那根本不是捷徑。當然他們可能終究意識不到。。。
所以,不要再說自己不想走捷徑了,難道你想別人認為:你傻得好可愛。。。
再換一個角度,其實人們不止想走捷徑,還想走捷徑中的捷徑——短到令人發指的捷徑。就像家里到學校的直路是1000m,很多人就想能不能讓家和學校貼在一起,就像折疊一張紙一樣,這樣就不用走了。
所以,想走捷徑也是一個心理現象——很普遍的心理現象。但因為接受了良好的“不走捷徑”教育,于是很多人不斷否定這一點。
但是,請舉起手捂住胸口,問問自己:我特么真不想走捷徑?我特么有捷徑會真不走?
所以,認了吧:你就是想走捷徑!而且,這也沒什么,就跟我們都是人,也是動物,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優缺點一樣正常得很。沒有反而不正常。
有人說:人生三大坑分別是:隨大流、湊熱鬧、瞎操心。
我想說:人生三大難分別是:認慫,認錯,認吊絲。
但這些坑都值得填,這些難都值得趟。
不論如何: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