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中國電視圈里的良心劇火了,以政府題材為背景的影視劇,前所未有的尺度,絕對在線的演技,再加上針砭時弊、刺痛人心的臺詞,這一群平均年齡四十歲以上的大叔徹底征服了18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所有觀眾。然后無數自媒體、營銷、廣告達人蜂擁而至剖析《人民的名義》,企圖從中發現“爆款”成功的規律?
用戶的口味越來越“真實”
市場的變化很大,現在已經和以前不不一樣了。無論是以現實人物為原型塑造的形象還是以真實官場為藍本的背景都用真實打動了觀眾。現在我們傳播什么樣的內容才能讓那些被各種信息包圍的用戶多看你一眼?花言巧語、賣弄情懷?玩爛了的招數見多識廣的用戶已經不買賬了。也許分析以前那些成功的企業市場營銷做的好,廣告做的好,即時籌劃產品不是最好的也能征服用戶,這樣的成功案例可參考的價值越來越小了。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這些爆款的涌現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用戶和市場信息不對等促成的。網絡媒體、全民自媒體時代已經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控制,用戶獲得內容的渠道越來越多,內容和市場越來越對等,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復地的變化,那些舊歷史只能成為過去,在如今市場環境中翻不起丁點浪花。
平時下苦工,關鍵時刻才能引爆
坊間廣為流傳、最讓人津津樂道傳奇是《人民的名義》開機前嚇跑了50多位投資商,結果如此爆款賺的只有五個投資方。破釜沉舟獨具慧眼大盛國際和利達影業更是締造了影視劇投資又一傳奇,這動靜馬上打響了自己的品牌。每個企業剛開始起步,沒人沒錢沒資源,怎樣才能時刻有動靜獲得用戶的關注?答案是曝光。微信、微博、網站、軟文、廣告能用的渠道都用上了,不管是正面的負面的,為搶曝光多少企業不惜人力成本。結果呢?曝光的流量轉化成銷量的概率極低。要知道用戶買你的產品肯定不是買廣告,買的是你產品本身,只有能確實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才能引爆渠道廣告所帶來的流量。
產品靠譜沒用,關鍵是領導靠譜
“中國的政治生態,就是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中國的企業生態,出錢的老板絕對有一切的話語權。產品、服務、營銷內容不是基于產品和用戶的需求是“一把手”要求,面對現實。中國的企業產品靠譜沒用,關鍵是領導靠譜,也許下一部《用戶的名義》轟轟烈烈的誕生才能改變中國企業的命運。
更多分享內容請關注微信(ID:ruido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