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寫:又到年末了,翻看了年初的日志,才發現許多事情許多計劃都沒有實現。忽然感覺過去一年,做得很糟糕。然后,我看到她重新給自己列了19年的目標,給挫敗的自己全新的希望和期待。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年末年初的時候,滿懷希望,壯志酬籌地給自己立下flag,寫下一個又一個“to do list”清單,比如瘦身多少斤,換更好的工作,存夠多少錢,找到男女朋友,一年閱讀xx本書,寫多少篇文章,每天早睡早起,一年幾次旅游等。我們興致滿滿,期待著過去一年所有的不順不如意都一筆勾銷,斗志昂揚地嶄新開始,期待著新一年會有全新改變。我們在新年剛過的一兩個星期或者一兩個月內堅持打卡,努力去按計劃執行,但是慢慢地我們會不再遵循所制定的日程。我們開始散漫,不再每天堅持早睡早起,不再每天去跑步鍛煉,而是想起的時候,才偶爾去履行。
我們不再去健身鍛煉,理由是上班一天下來很累,不想動;健身房離家很遠;鍛煉很辛苦,而且無聊,并且練了一兩周好像也沒有什么效果;又或者是突然被朋友拉去嗨了一頓火鍋,吃了甜點,瞬間“覺得”前功盡棄,還不如且活且享受,反正自己也不是超胖,健身的事以后再說吧。
我們不再在周末6、7點起床,因為上班累,好不容易可以懶覺。我們對自己說再睡一會兒吧,明天再早起。我們在堅持了幾個晚上的早睡后,又開始熬夜,聚會應酬,回家電視,手機刷朋友圈,抖音,看視頻,磨磨蹭蹭,時間嘩啦啦地過去,一不小心又超時。
說好的一月看一兩本書,也在無形之中被各種時間擠占。下班疲憊,想電影放松,要陪伴孩子,或者加班處理工作的事。周末要懶覺,起來已是早上十點多,然后等到早中飯吃完洗刷完畢,已是下午一兩點,還要出去社交,購物,要打掃衛生,要談戀愛,要陪伴孩子。時間那么緊那么忙,我們竟然找不到一刻閑心去閱讀。好不容易擠出半天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卻發現無心靜下來閱讀。讀一兩頁,會不自覺地去翻看手機或電子產品,又或嘴饞尋找家里的零食,無法靜心。
我們在堅持了幾天的英語聽力后,放棄了。因為聽了幾天,還是沒有進步。我們在最初的幾天,吃飯聽,洗漱聽,打掃家務聽,聽到耳朵疲憊,卻完全不知道講的啥。于是靜下心來專注聽吧,聽著聽著就走神了。我們氣餒,我們煩躁,然后放棄了,不再日復一日地堅持,只偶爾受到外在刺激時才打卡努力下。
放棄是比堅持更容易的事情。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喜歡做那些很容易的事,卻本能地抗拒逃避艱難或者辛苦的事。我們在最初放棄或者未實現的時候,會有愧疚感,自責感,但慢慢我們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去適應,并為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尋找合理化的理由,從而使得自我內心好受一些,沒有負罪感。
當人們再次面臨年終總結、覺得自己一年來表現不佳、垂頭喪氣之時,又會通過立下明年的目標給自己一個?“盼頭”,讓自己看到下一年的希望。如此,這一年來的遺憾、失望、無能和無助,仿佛瞬間贏得了救贖和悔過。加拿大心理學家?Dr.?Janet?Polivy 把這種心理稱之為“錯誤愿望綜合癥?(False?Hope?Syndrome)”。去年沒有實現的目標,我們新一年再立一個flag好了。當我們立下目標那刻,心里獲得了莫名的寬慰,還有滿足感。我們錯把心情的改變當成了行動改變的開始。
朋友圈曾盛行一句調侃的話:“My goal for 2018 is to accomplish the goals of 2017 which I should have done in 2016, because I made a promise in 2015 and planned in 2014.我2018年的目標就是完成2017年那些原定于2016年應完成的目標,不為別的,只為兌現我2015年時要完成的2014年年度計劃的諾言。”
這些年度計劃,其實大多是我們基于對個人生活的反思后定下的,非常合理。可是,為什么到年終盤點的時候,才發現年初定的的幾個、十幾個目標,年末時完成的卻寥寥無幾。人人都知道健身可以變美變年輕,身材變好。人人都想拋棄死水般一成不變的生活,想有個全新的改變,可是為什么我們有這么美好的愿望,就是做不到呢?到底是什么在阻礙我們去堅持,中途就放棄了呢?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
1. 內驅力不夠。我們缺乏強烈的內在動力和刺激。比如,我們定下學習英語的目標可能僅僅是因為工作需要,而并非自身真正的迫切需要或者感興趣。所以,當我們完成它,有進步了,這便是對我們自身的獎賞。當我們英語未能得到提升時,可能它只是稍微讓我們失去了一個晉升的機會,并沒有多大的影響時,我們便很容易在堅持的路上放棄。
2. 目標不夠細化,行動混亂。比如我們規定一年看多少本書,但是我們并沒有把目標細化到每個月,每周甚至每天。因此,我們看書的時候,就有可能今天看了,明天沒看,這周看了,下周沒看。又或者,因為吸引好看,我們一口氣看了很多,從而又導致當天其他要做的“to do list” 沒有時間去做。當我們的目標沒有細分到具體的行動具體的時間上,就可能導致我們實施起來很混亂。因為我們想著,這月沒完成,后面還有大半年了。到年底,才驚覺我們看過的書少之又少。
2. 不夠專注,做一件事時不能靜下心來,一下做這件事,一下做那件事,然后中途會不停刷手機或者看其他。無形之中時間就浪費過去了。
3. 不夠自律,缺乏執行力。行動跟不上想要改變的決心。
3. 有恐懼畏難心理,總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慢慢就放棄了。就比如我寫作的時候,由于很久沒寫,雖然有很多感想,但是害怕自己會寫的不好,所以有時寫著寫著就放棄了。有時寫不出來的時候,又會覺得自己花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就,會有很大挫敗感。殊不知,完成其實比完美更重要。
4. 事情沒有列出輕重緩急,沒有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排出具體的時間。許多人很努力,感覺自己很忙很忙,但是就是沒有成效。原因就在于他/她在一件費力的艱難的事情上花費很多時間去做,從而忽略了其他事情。比如他可能為了考證,暫時擱置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想要去做的不是那么緊迫但是重要的事情,從而每天陷在看專業書里,看的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結果,看書沒有效果,證沒有考上。自己想要發展的興趣方向也沒有花精力去實現。
所以,你中途放棄,不夠堅持的理由是什么呢?2018年制定的目標,你又堅持了多久?歡迎大家文末留言分享。當然,也更歡迎那些在2018年成功完成目標的人進行分享,并告訴我你們都是怎么堅持一步一步去實現的呢?
新的一年又到來了,祝大家2019年都能找到更好地自己,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