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ere voyagers! ——游肯尼迪航天中心

二月份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去佛羅里達玩了一圈。其間最讓我激動不已的行程就是參觀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 , 簡稱KSC)。在我眼中,土星五號火箭、阿波羅飛船、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就跟邁阿密海灘上的比基尼姑娘一樣性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提前一天在網上買好了門票以及深度游的觀光大巴票,從奧蘭多市區出發,往東約一個小時車程,就到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游客中心( Kennedy Space Center Visitor Complex )。


KSC游客中心大門

毫無疑問,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是人類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太空爭霸,像極了兩個血氣方剛的中二少年,拼了命地要在世人面前證明自己才是那個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的最強者。而肯尼迪無疑是這場爭霸賽的強力推動者。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美國最重要的航天發射基地,的確是當之無愧。

美蘇太空爭霸的推動者:肯尼迪

一進門,便是紀念肯尼迪的噴水池。而我印象更深的,還是當美國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這兩項標志性的航天成就均被蘇聯搶先完成之后,肯尼迪為了趕超蘇聯而向全世界宣示要在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時那段著名的演講辭: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拋開一切政治與意識形態,美帝當年真可謂躊躇滿志,豪氣干云。

“英雄與傳奇”——美國宇航員名人堂

在名為“英雄與傳奇”的宇航員名人堂里,處處體現著史詩般的業績背后的金錢、汗水以及犧牲。

美國早期的航天計劃也是三步走:第一步是水星計劃,屬于試驗性質的載人飛行。下圖就是1962年水星計劃中,美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友誼7號發射時的地面控制中心場景再現。

場景再現:美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友誼7號飛控中心

第二步,就是雙子座計劃,主要進行各種太空對接試驗。在這里,我們看到了1966年發射的雙子座9A號飛船的返回艙。內部狹小,其貌不揚。一點都沒有太空時代的科幻感。

雙子座9號飛船返回艙

而第三步,就是載入史冊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了。阿波羅計劃的開局很糟糕,在一次地面測試中,阿波羅1號飛船的指令艙發生火災,三名宇航員被活活燒死。主要原因是當時飛船內用的是純氧,哪怕是一星半點火花,都會造成致命的后果。

阿波羅1號三位遇難宇航員

到了宇航員名人堂的正廳,墻上滿是成就突出的宇航員的肖像、姓名、進入名人堂的時間以及他們參與的太空任務的徽章。

宇航員名人堂

不用說,下圖這兩位是大家都最熟悉不過的了。阿姆斯特郎已于2012年去世,享年82歲。而巴斯奧爾德林依舊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他曾經當眾拳打登月陰謀論者,并且發出了無奈的感嘆:“當初他們說會有火星殖民地的,結果我卻得到了智能手機?!?/p>

一聲嘆息。

毫無疑問最有名的兩位——1993年是他們進入名人堂的時間,當然是第一批啦

步出名人堂,回到火箭廣場。我在好幾臺火箭發動機前駐足良久。它們代表了當時人類工業文明的最高成就,完全就是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在橫臥著的土星1B火箭面前,我碰巧將火箭和我們的嬰兒車拍進了同一張照片。在無垠的宇宙面前,人類窮盡智慧所制造出來的火箭,也并不比一個嬰兒推車高明多少。然而,也正是因為自身的無限渺小與卑微,人類掙脫地心引力的一次次努力反而顯得更加偉大甚至悲壯。

土星1B火箭

其實整個游客中心是一家獨立于美國政府的私人企業。而肯尼迪航天中心真正的重要設施,比如NASA總部,航天器裝配大樓以及發射塔架等,都散布在卡納維拉爾角一大片廣闊的地域內。

吃過午飯,我們坐上大巴,繼續我們的走馬觀花。

當我們從運輸重型航天器(比如登月用的土星5號以及航天飛機)的履帶式運輸車旁經過的時候,其龐大的體量著實讓人震撼。這種運輸車大名叫Missile Crawler Transporter Facilities,有兩千多噸重,每一個履帶片都有將近一噸重。這可能是整個參觀過程中最有科幻感的機器了,讓我想起《阿凡達》里潘多拉星球上的那些巨大的采礦車。

Crawler Transporter

大巴還經過了39A號發射塔架。這是所有阿波羅登月飛行任務出發的地方,也承擔了大部分的航天飛機發射任務。如今這個發射臺已經租給了SpaceX,水塔上也刷上了SpaceX的字樣,標志著一個商業航天新時代的到來。就在我們參觀結束之后十來天,獵鷹9號又在這里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發射。

39A發射塔架

插播一條。航天飛機發射時發動機產生的沖擊波對塔架建筑及航天飛機本身都有傷害。因此就在點火之前,水塔中的水會被放出,灌滿航天飛機下面的水槽。點火時水被迅速蒸發,起到吸收沖擊波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航天飛機發射時冒出的巨大白霧的來源。

接下來路過的地方是曾經用來組裝土星5號和航天飛機的航天器裝配大樓( Vehicle Assembly Building, 簡稱VAB)。這幢樓有160米高,是世界最高的單層建筑。

航天器裝配大樓VAB

觀光大巴最后把我們送到了阿波羅及土星5號展示中心。

走進大門,看了一段回顧阿波羅計劃的影片。隨后燈光亮起,出現在眼前的是首次載人繞月飛行阿波羅8號的飛控中心實景。

也就在我們在佛羅里達的那幾天,馬斯克高調宣布要在2018年再次實現載人繞月飛行。如果真能成功,那么距離阿波羅1968年的發射,剛好整整過去了50年。

阿波羅8號發射控制中心

然后我們就進入了土星5號的展示大廳。

不用說,這依然是目前為止人類的火箭之王,全長達110米。在登月任務結束之后,土星5號還發射過一次天空實驗室,之后就退役了。

土星5號一級發動機

土星5號共分三級,第一級用的是煤油液氧發動機,二三級則都采用液氫液氧發動機。這里展出的一級是測試版本,二三級則來自于未使用的正式版本。

美蘇太空爭霸的一大重頭戲,就是以馮布勞恩領銜的土星5號與科羅廖夫領銜的N1火箭的正面競爭。結果美帝完勝。蘇聯在發動機技術不過關的條件下,為了能實現跟土星5號接近的發射能力,在N1火箭上采用了30臺發動機并聯的瘋狂設計。結果四次發射全部失敗。N1火箭的失敗與后來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流產,標志著在太空爭霸中,蘇聯全面落后于美國。

土星5號二級發動機
土星5號第三級

看到一半,廣播提醒再現阿波羅11號登月的實景秀要開始了。我們便走進了小劇場。

登月艙緩緩降落:“The Eagle has landed.”

然后便是阿姆斯特朗那句名言:“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登月陰謀論者聲稱登月的場景都是在攝影棚里拍的。嗯,這里倒真是可以棚拍一下。

回顧完了過去,自然還要暢想一下未來。下一站:火星。

那么究竟是繼續由政府主導還是由像SpaceX這樣的私人公司最終能實現人類登陸火星的夢想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看完秀出來,繼續參觀沒看完的部分。

首先是阿波羅14號的指令艙。

阿波羅14號指令艙實物

然后是登月艙的復制品。

登月艙復制品

每艘阿波羅飛船都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滿載三人。到達月球軌道后,兩名宇航員乘坐登月艙著陸,另一名宇航員在指令艙中繞月飛行。月面活動結束后,登月艙上升級起飛,與指令艙再度對接,隨后拋棄登月艙,三人同乘指令艙返回地球,濺落在海上。

美帝當年采用了這種難度極大的“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實現登月,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

月巖標本

看完了阿波羅與土星5號展廳,我們坐擺渡車回到游客中心,進入最后一個展廳——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

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

亞特蘭蒂斯號是美國投入使用的第四架航天飛機。更有歷史意義的是,它在2011年執行了最后一次飛行任務,從此結束了航天飛機30年輝煌卻也慘痛的歷史。

航天飛機遇難宇航員紀念廳

說它慘痛,因為有十四名宇航員在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兩次空難中血灑長空。事實證明,雖然航天飛機實現了航天器的重復利用,但在經濟性與安全性上并不是理想的選擇。因此NASA最終放棄航天飛機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今,可重復利用航天器的科技樹已經被馬斯克點開了。

女教師麥考利夫——挑戰者號遇難宇航員

遇難宇航員的紀念廳內陳列者他們生前的照片與遺物。旁邊則擺放者工程師們剛開始航天飛機設計時用木片制作的原型機。無論如何,美國的航天飛機凝結了無數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心血與汗水,是那個雄心勃勃的大時代留給歷史的一座豐碑。

航天飛機原型

走出最后一個展廳,已經快到七點閉館時間了?;叵脒@一件件見證了美國航天事業輝煌歷史的展品,心中卻掠過一絲悲涼。我想起了不久前看的迪斯尼動畫片《海洋奇緣》(Moana)。當Moana在奶奶的引導下發現了隱藏在山洞里的祖先們留下的帆船時,她激動地不住大喊:“We were voyagers! We were voyagers! ”她這才知道,原來她的族人本不是困守孤島的懦夫,而是無畏的航海家的后代。

阿波羅登月與航天飛機,都已經成為歷史。這座博物館,就像是莫圖努伊島上放滿古老帆船的山洞,默默地展示著那場讓人熱血沸騰的太空爭霸。當年美蘇兩強的爭霸完全是不計成本的舉國行動,充滿了政治意味,像極了當年的鄭和下西洋,輝煌卻難以持續。這些年以SpaceX為代表的私人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能不能像當年瘋狂追求黃金與香料的歐洲人一樣,開啟另一個真正邁向宇宙的大航海時代呢?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從心底里,我希望人類永遠是voyagers.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02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15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06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44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2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07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7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9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7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1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50評論 5 36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4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7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0評論 1 287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9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6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升空飛行是人類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來,中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流傳這許許多多的關于飛行的故事和傳說。由于技...
    持墨閱讀 978評論 0 5
  • 作者:Tim Urban 翻譯:ONES Piece 翻譯計劃 王沫涵譯者按:繼鋼鐵俠伊隆 · 馬斯克上月公布了S...
    ONES_Piece閱讀 1,074評論 0 6
  • 人們對高效閱讀可能存在一些誤區,首先,高效閱讀不是速讀,速讀會是其中一種方法,如果需要,通常用在需要檢視閱讀的部分...
    繁花塢閱讀 514評論 9 8
  • 孩子認識世界,是從通過認識自己身體開始的,最初他會通過自己的口部來認識世界,比如很多父母都有看到過孩子有一段時間喜...
    吳在天閱讀 1,185評論 2 16
  • 我想成為你的一本書 里面那些曼妙的文字 詮釋著我們之間曾經失去的距離 我想成為你的一棵樹 上面的枝條和葉子 始終會...
    皆非_lx閱讀 17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