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了一個在溫州上學的非洲黑妹子,來杭州考試,臨時住青旅,睡我上鋪。聊天時她跟我抱怨,“每次她進一個商店,對店員說‘你好’,人家就問‘你要什么?’,再說‘你好’,對方接著問‘你要什么?’,而且語氣生硬。”
她說第一遍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確實,很多老外甚至很多國人求人幫忙的時候,都先說“你好”。“你好”已經褪去了禮儀的用途而成為了一句口頭語。當她邊用拇指和食指撐開嘴角,邊重復說“你好”時,我突然明白非洲妹子說“你好”,真的只是打招呼,希望得到一句微笑回應“你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為同鄉辯解“也許是南方口音的問題吧,這邊有些方言比較生硬。”
她說她去過北京,北京人非常友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又解釋說“南方人都忙著賺錢,而錢永遠嫌不夠多,所以總是不開心。而北京人見多了世面,所以禮數周全。”
我稍一回味,試著想象一個非洲黑妹子熱情招呼你好,被職業回應你要什么,這樣的對話場景,不禁大笑,建議她下次遇上見過一次以上的人,就用“你吃了么”打招呼,就不會被誤會成求助了。當然,不要在商場里用,那里的人只關心多賺錢以及早下班。
(現在想想,路上遇到問“做什么去呀”,更符合南方人的習慣。)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黑妹子:“你好!”
店員:“你要什么?”
黑妹子:“你好!”(Smile)
店員:“你要什么?”(職業冷漠)
細細品味,就覺出了悲哀。大部分人的常態是一切都為了工作,時刻都在工作,只是工作,沒有樂在其中,享受當下的心態。人生就是沖著“變有錢”去的,忽略了途中的風景,然而人,活的就是一個過程!正如許淵沖所說“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