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長達三個月的旅行回來后,除了寫了寫攻略賺點零花錢,我幾乎沒有向別人怎么提起過這場旅行,仿佛過去的一年是被消失的一年。倒不是這一趟走的不盡興不值得,而是說多了就覺得矯情。現在的年輕人,仿佛不去壯游一趟就妄談青春,年華白過,但是真出去一趟又能怎樣呢?
騎單車去西藏,坐游輪進極地,恒河喝過水,珠穆朗瑪插過旗,然后呢?
如果對旅行本身沒有什么愛好,或者也沒有對自己的旅程有所寄托,那么出去一趟也只是多拍了一些照片,護照多蓋了幾個章,多了一些談資而已。
人想要有所追求變得功利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返璞歸真就難了。比如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沒有什么特別追求的只挑自己感興趣的書大看特看,工作后和工作內容不沾邊的書雖然也很愛,但是就是沒有那么大的動力。旅行也一樣,去到每一個地方按照攻略把必去景點、必拍照片、必吃美食都經歷一遍,然后再發朋友圈,好像這樣就完成了任務,達到了目的。這種旅行不是我想要的。
本來我要出去長途旅行一趟,就是為了在有心有力的時候隨性隨心一次,而不是到處去打卡像是上班。抱持著這種想法,在挑選旅行目的地設計路線的時候我和F先生就故意避開了很多大熱的目的地,實際證明我們兩個在許多無名小城里玩的最開心的,而在人人都說愛的不行的比如清邁感覺好沒意思,待在旅館的時間比出門的時間多得多。
在昆明我們沒有去看石林,而是去尋訪了很多昆明老建筑,逛了花鳥市場。
在大理我們對于古城里面真的是沒有什么感覺,騎行洱海和才村碼頭屋頂看落日才稍微扳回一城。
我們對于迪斯科震天響的陽朔好不失望,但是對于安靜祥和的鎮遠卻愛的不行。
到了吉隆坡我們連雙子塔都沒有登上去(不過還是不能免俗地拍了張夜景),主要的行程就是在市區沒有什么目的的瞎逛,到最后連館子都不想下了,直接在當地超市買吃的。
F先生和我都特別喜歡檳城,雖然一開始我們住的是七十年代恐怖電影風格的旅館,但是那種在小城里大暴走的感覺特別好,喜歡的地方就多待一會,沒有催著趕著,還和路邊的貓狗烏鴉有不少交流。
雖然我們在蘭卡威遭遇摔車,F先生類似破相,我看上去像是遭遇家暴,不過那種騎著摩托車在鬼都沒有的公路上環島一周像少年啦飛馳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
在馬六甲由于兩個人之前負傷,沒有怎么開發,我在三叔公特產店前面吃雞仔餅的時候還被只大蜜蜂蟄了,略去不提。
在曼谷我們第一天是按照熱門行程去了大皇宮,被祖國旅行團嚇死,接下來一天就自己去了沒什么游客去的藝術中心,有一天哪也沒去,就是待在考山路觀察各國窮游青年,順帶買了兩條背心。
大城和素可泰應該放在一起回憶,我個人更喜歡大城一些,素可泰已經有不少游客了。大城的佛塔散落于田間地頭居民樓后,特別有種發現的快感,就像在游戲里找NPC對話尋找線索一般有趣。
在清邁我們一共待了一星期,其中只有三天出門玩,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整。
到了清萊我們屬于半休整狀態,因為確實清萊沒什么好看的,逛逛還是很有意思的。最讓人難忘的是牛肉湯粉,三天一共吃了四五次,老板娘之后得知我們要走特別不舍,特別加多好幾塊牛肉。
進入暹粒基本路線就不是由得我們安排了,酒店已經安排好吳哥窟三日路線,每天起早貪黑去觀賞吳哥窟大小遺址。由于司機在等著,你也不好意思一個地方待特別久,不過即使是這樣,我還是在小吳哥寺里面爬高上低,把每一個天女雕刻都看了一遍。很多人都直奔最高層去了,其實我覺得姿態萬千的天女雕刻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離開吳哥窟我們到了一個沒有多少人知道的馬德望,結果是異常驚喜,除了坐竹火車和各種爬山以及傍晚看蝙蝠出洞之外,我還在馬德望的鄉村小學里面給小學生們介紹了中國情況。
金邊是全程中最失敗目的地之一,略去不提。
仰光是全程中第二失敗目的地,住了全程最可怕旅館,略去不提。
其實到了曼德勒我們兩個已經略感旅途的疲勞了,反正也被兩個來自西安的大姐帶著去包車了,自然就不那么累了。我至今覺得非常美好的時刻就是在曼德勒山上等待落日,兩個人坐在被金色小瓷磚貼的金碧輝煌的寺廟走廊中,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就是在哪里等著看夕陽,人生中少有的幾個純粹時刻。
蒲甘作為最后一站我本人是比較喜愛的,F先生是進入了佛塔審美疲勞期以及旅行后期的倦怠期,天天喊累。既然覺得累,我們就干脆不早起看日出了,睡到10點多才悠悠出門租輛自行車慢慢騎去佛塔群中。中午覺得累,那就在阿南達寺后院的大菩提樹下小憩半個小時。雖然第二天我們和兩個大姐會合租了馬車去看了很多大寺廟,但是我覺得第一天騎著自行車在荒沙野草中發掘無人去的佛塔更有意思。
全程走下來,很多景點都記不清,但是卻常常想起坐在長途大巴上聽著音樂看著窗外的時光。旅行到底有什么具體意義很難說清,我覺得那種純粹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就是為了開心,不為別人評價,就已經很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