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相信小時候大家學習過猴子掰苞米的故事,那個猴子到最后兩手空空的回家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忘記了這個故事,覺得自己了不起,辦事三心二意,做作業時聽歌曲。
感觸最深的是畢業前一年的冬季,畢業無望,就沒有專注于論文事件,在學習時間管理、看書。結果改論文事件進行的很晚。邊改論文邊后悔為什么當初沒有努力提前入手論文事件。
最近幾年一直都努力的減肥,一直都覺得應該運動+節食。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是因為自己太貪心了,減肥一段時間后就因為太苛刻而變本加厲,最終比以前的體重還要重。其實我跟了解自己,應該通過節食減肥到110斤,給自己自信后,通過運動鞏固。
有些人看最近幾年哪個行業比較掙錢,也風風火火的投入此行業,但是并不了解此行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經歷和沉淀。沒有掙到錢后,又投入另一行業,結果哪行都沒有成功。邏輯是這樣的:總希望用很小的代價換來很大的收獲(這就是貪),一旦在做的事不能短時間且投入很少的出效果就會覺得不值(這是無法堅持的原因),于是就放棄了然后再找一個領域繼續這個循環。
大多數人都有或者曾有過這樣的階段。其本質實際上就一個字“貪”,不是貪多,那只是表象。
專注與持之以恒確實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巨大差別的原因所在。選擇其實是最難的,然后如果真的明白想要,根本就用不著選擇,想要的自己會出現,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從 個角度來說,那些不能專注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是因為沒弄清自己到底想要啥吧。
所以根據30天可以基本養成習慣,我把2018的12個月分別養成12個習慣,1月份:養成晚上認真洗漱,抹化妝品的習慣;2月份:養成每天冥想的習慣;3月份:養成運動、跑步的習慣;4月份:記錄時間;5月份:英語;6月份:寫成功日記;7月份:寫每天三件事;8月份:睡前收拾屋子;9月:記錄支出;10月:閱讀;11月:認真講睡前故事;12月:每天畫纏繞畫。
以上只是針對我最近需要養成的喜歡做出的計劃,也許12個喜歡比較少。但是如果沒有計劃,一年也許12個喜歡都不會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