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問答
問:在國外的生活,最主要的感受是什么?
答:
用兩個詞概括:就是思念和安靜。
從情感上,我和現在生活的地方始終有一種隔離感。在我的內心,家的位置已經被兩個地方所占據,一個是有父母在的家鄉,另一個是我最親近的城市——北京。在這兩個可以稱為家的地方,我的毛孔是舒張的,和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通,我有一種和周圍的人和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但是在現在的小鎮上,我從沒有生活天長地久的感覺。小鎮為我提供了住所、工作場所和鍛煉場所,雖然條件便利,綠地廣闊,但本質上這里的所有變化似乎在我的關注范圍之外,一切交集也都是暫時的,我本身就是個客人。
從我自己的人生尺度來看,在這里旅居生活是一個必要的階段。我之前的十年人生過的略微浮躁,沒能在求學的年紀里靜下心來,深挖知識的源頭,導致如今覺得后勁漸失。于是正好拔出身來,在異國他鄉尋得一個安靜之處,每日讀書、工作、尋找自我。沒有父母和家人,在這里的生活稍顯孤單。但我也漸漸習慣了這種清淡的生活以及由此而生的規律感。以前我覺得別人清規戒律的生活是一種對大好時光的固化和浪費。但我現在認識到,規律的生活是減少生活中無意義消耗的有效方式,它讓一些生活中必做的瑣事變得高效流程化,從而留出更多的時間來接收新的信息,擴充自己的認知。以前,瑣碎的工作越是忙碌,我的內心越是覺得無聊,進而用更多的娛樂來占據自己的注意力;而現在外在生活越是單一,我內心卻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變化就在于,我重新打開了對世界和知識的好奇心。在不學習的時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不知道“知道了”會有什么趣味。而一旦嘗試過不斷的去學習新的知識,就會被知識的力量驅使著再也停不下來。
我現在住的房子不是很舒適,剛搬來的時候非常沮喪,想要逃離,但漸漸的也就適應了,甚至慢慢開始慶幸于這種居住條件給我帶來的改變。相比于以前,我不再長時間地賴在家里,把盡可能多的時間花在了辦公室、戶外和學校圖書館。一開始只是被家里糟糕的氣味和環境馴化,慢慢地這也成了我的生活習慣。這種化劣勢為優勢的收獲,得益于我們追求更好地生活的初心未曾改變。積極、健康的生活不會因為外在條件的改變而中斷,它只取決于我們每天怎樣利用自己的時間,怎樣填充自己的生命。
問:家庭日記會一直寫下去嗎?
答:最近讀爸媽的家庭日記,我常有一種感慨,這么多年,我似乎從未真正的了解他們。
小時候我對爸媽是一種生活上的依賴感,尤其是媽媽,每天我除了在學校的時間都會粘著她。從高中到大學,我對父母是精神和經濟上的依賴。遇到困難,我會跟爸爸打電話商量,跟媽媽打電話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讀了研究生,到后來工作,我逐漸把父母當成我的孩子去關心和支持,盡力給他們建立未來的經濟保障。
近半年來,我們開始寫家庭日記,這又是一次我們之間溝通方式上的重要突破。我寫周記的目的是,讓父母了解我的價值觀和不斷變化的認知,讓他們看到世界的變化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而通過爸爸媽媽寫的日記,我也有機會去理解他們對生活的態度、童年的記憶和人生的經歷。我明顯感覺到自己以前對父母的認識是很片面的,尤其是爸爸,以前我跟他聊天的時候都是我在說他在聽,討論的也都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兒。現在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他的日記,有時候確實驚訝,覺得爸爸是一個特別漢子的男人,他小時候應該是個特別陽剛有志氣的男孩,是典型的火星人。在我周圍的這一代人里,他的這種性格挺稀缺的,男孩子都變溫柔了,也很難看到他們熱血沸騰的氣質。各有各的好,但我還是為看到爸爸這些性格特質很是欣喜。媽媽以前就聊的多,也會跟我表達她的看法,所以沒有太大意外。但她實際的細膩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屬于典型的金星人。
家庭日記,在我能看到的未來,會是我們家的一個保留項目。只要爸媽還能讀書、寫字,我會陪著他們一直寫,把自己的生活凝聚在文字里,成為家族傳承的精神之氣。
————— 2017-05-30 —————
媽咪 10:44
我的端午假日
又逢一年端午節!
第一天
一大早,準備好出行用品:鍋盔、拌菜、茶水,沿路買了甜瓜、西瓜,一路哼著小曲,行駛近四十公里到子午林區。林區景色優美,清凈涼快,鳥聲清脆,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找到一處空地后,拴好吊床,切開西瓜,聽著免費‘’音樂會‘’,玩著微信,困了睡吊床,渴了啃西瓜,餓了吃鍋盔,沒人打擾,田雞、野兔時有偷窺,暗酌:好艷羨這兩人神仙般的生活! 時近下午四點,又趕往庵里水庫,野釣開始。老公釣,老婆收拾,夫唱婦隨,默契緊湊。七點多回家。一整天開心快樂!
第二天
預報有雨,一直睡到自然醒。十二點飯后,在秦家梁林場逛了一圈。天下起了雨,回家,雨天睡覺最舒服!
第三天
雨過天晴,又是一個好天氣。早上趕往羅川魚池釣草魚,可能是天太熱的緣故,收獲不盡人意。午飯后又前往庵里水庫。水庫的魚種多,魚肉筋道,鯽魚易上鉤。鯽魚湯味鮮營養高,常喝對身體好。
老公野釣有熱情,八點才回家。水庫靠近林區,溫差大。雖說感覺冷但心里樂!
不知不覺中三天假日結束,期盼下個節假日的到來!
爸比 10:56
家鄉的端午風俗
我的家鄉位于甘肅的東南部,四季分明,有隴東糧倉之稱。這里文化底蘊濃厚,民風淳樸,是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家鄉有很多傳統風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比如時下的端午節,我們歷來有獨特的文化習俗。
端午的早晨,每家小孩都要戴香包,背部佩戴大青蛙,青蛙上面繡有五毒,據說可以避邪;胸前或者肩部佩戴自己的屬相。香包上涂有五香草,或者是雄黃,耳朵上掛艾葉。雄黃和艾葉都是中藥,也許是意寓預防疾病吧。早餐要吃燜飯,就是用糯糜整出來的米飯,撒上蜂蜜吃。小時候每家蜂蜜少,大部分人家放的都是白糖,也很香甜可口。這些風俗現在都還保留著。
小時候,端午節的中午會吃“巧娃娃”。所謂的巧娃娃就是用面食做的各種動物,在里面加上椒葉,食鹽,再用鐵鍋烙上焦色,吃起來那可是香脆可口,現在想起來都會流口水。而現在的很多美食都無法吃出那時候的巧娃娃的香,很可能是當初糧食匱乏使得食物更美味的緣故吧!如今物資豐富,人們很少再花心思做精巧的面食去改善生活,童年關于巧娃娃的回憶也永遠成了記憶。正如很多其它對傳統風俗的記憶,偶爾回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 2017-05-31 —————
媽咪 09:39
夏天
春天剛去,夏天就撲面而來,熱烈、火辣。
夏天是花的海洋~雨花、傘花、裙花、鮮花…山林叢間,洋槐花、瑪花和叫不上名的各種野花,漫山遍野,香味撲鼻,惹來成群結隊的蜜蜂和蝴蝶。
門前庭院,紅黃粉紫的月季、玫瑰,爭相開放,艷麗嬌滴,引得過路人注目觀賞,神情陶醉。
夏天,最有特色的莫過于女人的裙子。愛美的大姐小妹迫不及待地穿上色彩繽紛的連衣裙、百褶裙、喇叭裙、迷你裙,花枝招展,美麗嬌艷。我喜歡這花兒般的世界。
夏天是愜意的。撐起太陽傘,坐在水庫邊,享受滿眼的綠色,悠閑的地垂釣魚,自在舒服。在樹蔭下在山林中,掛起吊床,無拘無束地乘涼,吃西瓜,聽鳥叫,玩WeChat,心曠神怡,休閑自在。
我喜歡夏天!
爸比 09:41
拔草
年初,和朋友的一次閑談中,提到了食品安全問題,我提出自己種菜的想法,他說他有一塊地送我去耕種,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好意。
我的專業是農學,現在的工作是種植業,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開春氣溫剛剛回升,我就施入了很多農家肥,并進行了耙地整地,開始了自己的有機蔬菜種植。
隨著一場春雨的降臨,我按照規劃第一次播種了各種蔬菜,有菠菜、生菜、苦菊、香菜、油菜、蘿卜等十多種,在四周覆了地膜,種植了水果玉米、豆角、洋芋等,好一個豐盛的蔬菜園。
每逢降雨我都會分期分批種進各種蔬菜,只等收獲的季節。有一天,母親告訴我,她看見我種的菜了,只見雜草不見菜。我去菜地一看,大吃一驚,灰條、汗汗菜在唱主角,它們的生命力太強大了,我種的疏菜早被剝奪了生存權,銷聲匿跡了,可見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多么的富有科學性。
今天下午回家,母親說中午她去拔草了,我告訴母親她身體不好,不應該親自去勞作,地里長什么就吃什么吧,反正野菜也是有機的。母親說,種地就要勤管理,土地荒蕪了是很可惜的。為了母親的教誨,其實也是為了我自己,我下午利用閑余時間拔完了地里的所有雜草。
Jingjing 09:45
同一件事,從不同的眼睛看過去,由不同的人描述出來,總體印象就立體而生動
Jingjing 23:48
問題:你覺得別人的成功都是順理成章的嗎?
我的回答:
不是,任何事情的“成功結果”都是稀缺的,是很多個因素同時滿足的結果。比別人更容易成功的人,通常會做更多地思考和計劃,發揮長板,補足短板,提高整體成功的概率。
注意,這里是概率,不是必然。成與敗不是只有正反兩個結果,而是從不可能成功到很可能成功之間一系列連續的概率。追尋成功其實是在努力提高概率,而不是必然的保證。由此,我們如果能做到以下幾方面會更好,
- 對所有的成功心存敬畏,不要像等待中獎一般,用順其自然作為借口去逃避努力。
- 不要隨便對別人作出成功的期待,那是一種過分的要求。我們更應該體諒別人的難處。
- 對任何成功后的所得應該珍惜,心存感恩。對自己的付出、對他人的幫助,對時代背景的助力都有所感念,這就是成功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追求的過程也就有了意義。
————— 2017-06-01 —————
媽咪 10:36
保持童心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吃飽、喝好、玩美、睡香。老了,簡單很幸福~欲望少、需求少、煩惱少、疾病少。
適逢‘六一’兒童節,祝愿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們:開心快樂,天天進步!祝愿即將步入老年的N和L:身體健康,幸福安康!縱使歲月蹉跎,時光荏苒,但童心是一種心態,珍惜它,愛惜它,你將青春永駐,活力四射!
爸比 10:38
牽掛
人常說:父母的心在兒女上,此話一點不假。人生一旦有了兒女就真正的成熟了,就有了責任和擔當,就能體會到心疼的感覺。兒女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和生命的延續;是父母感情的紐帶和生活的動力;是父母終生的話題和一生的牽掛。
兒女小的時候,吃、穿、學,有忙不完的生活主題;兒女大了,工作、婚姻,有操不完的無用心。這或許是每個人都必經的心理歷程。
今天再次提起小女兒的婚事,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因為時代的不同,人生觀的不同,看法和理解就有所不同。我們那一代人選對象,只要為人真誠,心底善良,有一定的能力就行。那時候的社會階層只分農村家庭和城鎮家庭,每個層次上的家庭都差不多,不買房也不買車,只要門當戶對就行;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對象,就會主動去追,想盡一切辦法去組成自己的家庭,對婚姻和家庭很有積極性。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對婚姻的認識就不一樣了,要有車有房,還期待家庭父母自立等等。由于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婚姻觀也有所不同,對婚姻不太有熱情和動力。作為每個父母來說,不是有意去干涉兒女婚事,只是不經意間就會想起,是一種潛意識的牽掛。
我對女兒婚事的理解是: 只要男方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善良有包容心,脾氣好就行了。每次反思自己的具體要求,感覺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切實可行的。
————— 2017-06-02 —————
媽咪 09:03
日拱一卒
不求速成,每天進步一點點,不難,完全能做到。
每天可以多記一個英語單詞,多讀一篇文章,多寫一句話,多學一句旋律,多走一步路,……今天比昨天做的多,明天比今天做的多,日積月累。試想想,一年多記多少個單詞?多讀多少篇文章?……
進步就是往前走。每天進步一點點,關鍵是天天都得做。每天給自己一個雷打不動的任務,不許找理由找借口,不許偷懶,認真完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跡發生。每天進步一點點,貴在堅持。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不求立竿見影,只求滴水穿石,鐵棒成針。和孩子們共勉!
爸比 09:30
三葉梅
多年前,去海南游玩,第一次看見三葉梅。
經導游介紹了解到,三葉梅是海南市的市花,在海南分布很廣。偶然的機會,當再次看見三葉梅的時候,就情不自禁的買了一盆,養了好多年,最近,突然開花了。花型很大,花色鮮艷,三片花瓣聚成一個三角形的花,非常漂亮,這又再次勾起我對三葉梅的興趣。
經在網上查找,原來三葉梅顏色有很多種,有紅色、橙色、白色、綠色、桔色、銀色、藍色等。品種豐富,花色繁多,很受花迷的青睞。根據網友的推薦,我再次購買了12個花色。按照賣家的介紹,先要用生根粉泡根,等毛細根露出后,再進行栽植。
下午回家和小侄子一起培土,栽盆,澆水,經過辛勤的勞動,完滿的完成了栽植。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我的三葉梅能開出賣家介紹的那么多種鮮花來!
————— 2017-06-03 —————
爸比 08:02
世乒賽
今天世乒賽丁寧以4:1大勝平野美芋,真是大快人心!中國的乒乓球不愧是國球,永遠是世界霸主。
小時候的我也很愛玩乒乓球,那時候我們的設備可是很簡陋的,用兩塊水泥板拼在一塊就是乒乓球桌,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乒乓球杯,然后用木鋸鋸下來就可以使用了。最困難的是買不起乒乓球,一般都是跟大人要一個雞蛋去商店換一個乒乓球,一旦打壞了,還可以用膠布粘一粘繼續使用。
上學以后仍然喜歡玩乒乓球,那時候的我大概十二、三歲,酷愛打乒乓球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每天下午有一節自習課,自習完了就是課外活動,只要到點就提前做好搶球桌的準備,搶到了就練5個球,開始比賽。每人只能打一場,一場21個球,誰輸誰下場,競爭是很激烈的。如果球技不好,只能熱熱身而已。我的球技還可以吧,一直保持在前三名,當然上場的幾率就多一些。直到現在對乒乓球還是非常熱愛的,只要有大型比賽就會堅持觀看,直到得出結果。
祝愿我們的世乒賽男女雙豐收!
媽咪 08:08
早起的清潔工
用默默無聞來形容清潔工最恰當不過了。一到夏天,早起的鳥兒嘰嘰喳喳,五點左右就叫醒了早上鍛煉的人。走到馬路上,除了三三兩兩走路跑步的人,還有就是穿著橘紅色工作服的清潔工,有男有女,有年輕的有年齡大的。他們揮動著掃把,正在起勁地打掃馬路,清理垃圾桶,默默地、不聲不吭地。
現在買車的人多,每到晚上賀車的鞭炮聲時有響起,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丟棄在馬路上的炮紙炮筒炮灰,誰處理呢?清潔工。
樓上的鄰居就是一位清潔工,每每碰見她,都是小跑上下樓梯,因為她還有個兩三歲的女兒在家,大孩子上中學,老公在外地打工。她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打掃馬路清理垃圾,還要照顧孩子,默默地、毫無怨言地。
無論春夏和秋冬,清潔工人聞雞而起,打掃馬路,清理垃圾,為的是人們有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人們也應該尊重她們的工作成果,不隨地扔垃圾,不隨意吐痰。大人們尤其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 2017-06-04 —————
媽咪 06:43
我的姐姐
今天和姐姐的一通電話,勾起了我想寫寫姐姐的念頭。
姐姐今年六十剛過,她大我整十歲。她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北京成家立業,女兒在西峰安家。姐姐和姐夫在北京帶孫女。
姐姐的性格像父親,她樂善好施,愛幫助別人。每每遇到可憐人,她既送錢又送吃。每逢家里來客,她好茶好飯伺候,客人走時還要送上禮品。她就這樣,覺得別人來看她一趟不容易。
姐姐的心靈手巧隨母親。她的拿手好戲就是做菜~虎皮辣子、紅燒牛肉、大盤雞、酸辣魚、肚子湯……她樣樣拿手。她的孫女經常夸她:“奶奶做的飯菜最最好吃啦。” 她織毛衣的手藝也頂呱呱,無論款式還是圖案。
姐姐很外向很好動,不愛靜靜呆在家里。每逢周末,她和姐夫自駕游玩,周圍的山山水水,她都喜歡去。她愛大自然,愛生活,愛她周圍的親人朋友。
姐姐愛哭。她時時打電話提及過世的爸媽,就哭一鼻掉一淚。覺得爸媽在世時,自己年輕不理解他們,沒好好照顧他們。現在一想起就哭。為此,我和二姐經常電話上勸說一番。
姐姐身體不好,她人真的很好。惟愿姐姐日后的每一天開心快樂,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