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銀行家培訓 20170429
一、印象最深刻的點
0.為什么要做銀行家?利他者利己
做銀行家,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成就自己,為了讓自己實現財務自由、心靈富足。
目標是為了成就自己,過程是帶領游戲、點評玩家,通過帶游戲,讓游戲有序進行,處理好游戲過程中的沖突等問題,讓玩家有收獲,這樣才能實現自己有收獲。利他者利己。
現金流游戲參與者的四個level:
- 新玩家:10次以下,關注的是術層面,關注自己如何出圈
- 老玩家:10次以上,關注市場,關注談判,關注市場上的機會,關注游戲過程中的情緒
- 帶領銀行家:從單純的投資技巧到投資系統
- 點評銀行家:需要找到點評的點,從玩家的每一個move盲點中,從玩家的分享話語中找到點評的要點
馬丁老師說,學習是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帶領銀行家與玩家的不同在于,同樣的時間里,可以觀察、思考和判斷每個玩家的決策,建立神經元連接的機會就多了;點評銀行家與帶領銀行家的區別在于,點評銀行家除了要觀察,還要講出來,還要想著讓玩家有收獲。
點評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點評也有三個階段,一開始記錄每個玩家分別1個點,進行點評,知道自己自己要點評什么內容,表達清楚;然后是說清楚之后,對方要能聽的明白;最后是能夠引起對方的共鳴,讓對方有心情繼續聽,有啟發。
馬丁老師建議,做帶領銀行家3、5次之后,可以加大難度嘗試邊帶領、邊參與游戲。
1. 一元股背后的投資系統 - 到底應該買多少?
一元股應該說是公認的好投資,是游戲中獲取第一桶金最快捷的一個投資產品,但是到底應該買多少才合適呢?買少了錯過了一次巨大的機會,買多了有可能后面面臨破產的風險。這背后蘊含了一個專業穩健投資系統的考量邏輯,理解如下。
以一個飛行員為例(總收入9500,總支出6900,月現金流2600,每個小孩支出480,儲蓄400),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
基礎數據:按照經驗,一元股的市場價格啊10~40之間,所以投資回報預期一般是20倍;
游戲中平均的投資收益率在30%~40%,我們選30%作為計算參數;
投資收益率 = 月現金流*12/首付資金
1.1 以終為始,為了實現財務自由,我們該買多少股
為了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也就是我們要達到6900的非工作收入,我們需要初始資金=6900*12/30%=276000,那么按照20倍的收益來算,我們需要買1.38萬股一元股。
1.2 兼顧考慮最大風險和最大可投入
第一輪的時候,手上最大可投入的資金為一個月的現金流+儲蓄+可貸款額度(2600+400+2600*10)= 29000 ,也就是說我們最大可以買2.9萬股,那么我們是否要買這么多呢?還要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
游戲中風險有三種:
- 失業風險:需要支出一個月的總支出6900元(可以換算為月現金流690元)
- 生孩子的風險:每個月負現金流480
- 最大額的支出:游艇首付1000 + 維護費每個月340 = 440/月
一輪下來,最可怕的就是,碰到3次額外支出,然后再遇到一個生孩子的風險,最后再失業,這樣要付出的總支出應該就要有6900+480+(1000+340)*3 = 11400.
這樣的話,如果只考慮一輪最大程度的風險,那么就是(可投資資源 - 風險儲備)= 29000 - 11400 = 17600 ,我們可購買17600 。
綜合來說,可購買的數量應該是1.38萬到1.76萬,這樣即能抓住機會實現財務目標,又可以抵御較強大的風險。
1.3 總結
沒想到一元股投資的背后居然蘊含了一個基本的投資系統,隱含了這個人對風險偏好、對收益和對目標的考量,參加培訓前有比較模糊的概念,重新梳理之后應該說是比較清晰了。
- 『風險偏好』:你的目標是什么?你的風險偏好是怎么樣的?如果是超高風險偏好的人,可能就直接買2.9萬股了,而稍微穩健的做法,可能就是投資1.38萬股實現財務自由即可(我記得業勝主席就是報的1.38萬這個數字)
- 量化,量化,量化,唯有量化才能抵御恐懼,才能有始有終
- 游戲中這樣的計算,應該在游戲開始前,拿到卡片就要計算好的
1.4 與現實的結合和行動
以終為始,先勝而后戰
我的財務自由目標是什么?我需要多少的第一桶金?
我有多少能夠使用的資源?儲蓄、每個月的現金流、信用貸、公積金、投資資格(房票)、貸款資格(貸票)等等
我有哪些風險?意外身故、重疾、加息導致的月供陡增等等
我的風險偏好是怎么樣的?我愿意承擔哪些風險?如何防范、轉移這些風險?
我的房產投資收益率,一般能到多少?
量化上面的每一個問題,由此打造出自己的投資系統來,這個是可以立即著手去做的。
2. 關于財務自由的標準和定義
羅伯特·清崎認為的財務自由,是實現非工資收入超過總支出,不再為金錢工作;
哈佛·艾克與羅伯特·G·艾倫提出的財務自由,是要實現通過多途徑的、弱相關性甚至相反的非工資收入,不僅僅要超過(理想生活所需要的)總支出,應該是超過兩到三倍的總支出。
2.1 找到人生意義,找到奮斗的動力所在
馬丁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財務自由就是不再為金錢工作,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那么如果你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賺到的錢能夠超出開支&滿足需求,那么是否也是一種財務自由呢?
舉例說道錢偉長,一開始學習文學和歷史,后來為了救國轉學物理,終成大家。
馬丁老師說,興趣是最不牢靠的,強調找到人生意義,找到奮斗的動力所在。
我的理解是,財務自由首先是一種自由,要的是被動收入,如果你喜歡的事情仍然是你的主動收入,也就是不給你錢,這件事情你能堅持多久呢?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我想是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而且可以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2.2 游戲中的財務自由
游戲中的財務自由分成三層:
- 卡車司機:活下去的財務自由,吃饅頭住橋洞
- 經理、工程師:小康財富自由,三口之家,1到2萬
- 醫生、飛機駕駛員:奢侈的財務自由,頂層生活
分層是為了明確目標,銀行家王若3年時間實現財務自由,羅伯特清崎9歲接受財商學習,47歲實現財務自由。
結果很重要,但更長的時間里,我們是處于過程中,要學會享受過程。
3. 協助而不是幫助
幫助貌似好意,但其實是在限制別人的選擇,同時在姿態上有一種我高你低、我主你客、我覺得你不夠好需要幫助的感覺,容易引起對方排斥、抗拒的反應。
協助是給對方一個多一種選擇,是以對方為主導,對方可以選擇,不選擇也沒有關系。這樣我們自己也會比較舒適。
4. 銀行家自我介紹
銀行家在游戲開頭做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目的有四個:
- 吸引別人的興趣
- 做出示范,起帶頭作用(影響他人)
- 建立聯系(老鄉?同行業?)
- 證明資質(為什么要跟你來玩這個游戲?)
證明資質這部分,要挑選有利于自己的,但是不要虛假包裝,虛假的東西沒有力量。
找一個點就可以了,有如下可以參考:
- 工作(央企?500強負責人?)
- 過往成績(通過包租實現29萬月現金流?當月買了8套重慶?這次大神太多)
- 參加過多少游戲
我自己整理了一個自己的,有點虛哈哈:
我是潛光,來自福建省福州市,目前在一家央企做互聯網保險項目,16年開始玩這個游戲的,通過這個游戲認識了很多大神,自己的財商也得到飛速提升,去年通過房產方面的努力實現千萬級別的融資計劃。今天由我來帶大家一起玩這個游戲,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獲,一起進步。
4. 如何收獲更大
- 寫總結,不要照搬只是,結合生活體驗來總結整理,并最終能夠促進行動(心靈創富三段論:印象最深刻的點、與現實的聯系、啟發和收獲\下一步行動)
- 教給別人,協助別人進步(我把這部分內容整理出來,也算是教人的一個過程吧)
- 重復訓練,多參加復訓
- 勤實踐,創造機會實踐
5. 其他要點
- 中間找了一些當天參加游戲的人來,其中有一個人說的一句話讓我眼前一亮:“買小生意,競爭的人更多”。這個思路有點類似歐神對大戶型的情有獨鐘,是啊,如果只拿小生意,跟大家就在一個起跑線上,基本上就是看誰的運氣好,而買了大買賣,如果能夠場上有有錢人的話,可以馬上拿到錢。
- 所有的投資,在付首付的時候、在買入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是否會賺,先勝而后戰,先賺而后買就是這個意思
- 財商=10%基礎知識+90%的情商;情商=覺知情緒+管理情緒;
二、與現實的聯系
- 量化投資要素(風險\收益),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投資系統
去年開始接觸房產、接觸歐神等大神,自己也有操作,但是內心一直在糾結甚至恐懼的是,負債率這么高會不會有危險?如果經濟危機怎么辦?
上完這個培訓,對投資系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個人有自己的風險偏好,一個穩健的理性的投資系統,應該考慮各方面的風險因素,結合自己的財務自由目標進行設定。
協助和幫助的區別,聽完豁然開朗,我有個“不成器”的妹妹,家里人試過各種方式的引導、勸告,一直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效果,反而讓她一直一直有反感、排斥。是時候改變方式了,給他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告訴他應該怎么做,是平等的協助而不是我高他低的幫助。
房產投資的時候,是在買入的時候就已經賺到了,而不是在賣出的時候才知道是不是賺的,也不是一定要放大水才能賺到。重點是在事前的調研,看房200套、了解地段規劃政策、了解戶型租售比。。。
三、行動和改變
最好的學習是教給別人,回家就和老婆分享了投資系統的內容,然后各自用飛機駕駛員的職業卡做了計算,居然得出的結論還不一樣。然后做了分工,我盤點一下需要再買入多少保險產品,她計算一下現在可用的資源有多少,拿起量化的武器,停止無謂的焦慮。(還有就是拖拖拉拉10天才寫完培訓總結)
時刻記住是要協助而不是幫助。開始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文章,單獨給老妹和老爸看,想通旁擊側敲的方式影響他們,慢慢來,第一個目標是通過自己發在朋友圈的思考總結,引起老妹的思考或者好奇。
往后五年看,我希望花多少年實現財務自由,我希望實現什么樣的財務自由?有沒有可能量化出來,定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