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深知自己知識水平不夠,我一直不太上知乎回答問題,在知乎上只有一條高分回答。并且是一條不需要什么智慧和知識水準的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一個人的孤獨程度與他上社交網絡發狀態的頻率成正比"。我感覺我們離機器越近,離人就越遠。
我停微博,停空間,停qq,停貼吧,停豆瓣。就連手機也換成只有打電話和發短信功能的。首先是覺得耽誤時間和學習,其次是發現不上好像也不缺什么。我與真正的好朋友很少在qq上聊天,有手機聯系就夠了。
我常對自己說,以前的人沒有網絡一樣活。學著回歸傳統方式,用溫暖親切的方式與人交往。
不要讓網絡使思念變得廉價。
這是我2014年4月的對“為什么有人會突然離開社交網絡”的回答。時間流逝,許多事情也跟著發生改變。最大的改變是我離家上學,而且是在離家萬里的國外。因此我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為了讓自己覺得自己清心寡欲,我的手機只保留了QQ和微信這兩樣社交工具以供和家人朋友聯系。
玩轉網絡和拒當低頭族,都只是個人的生活方式而已,并沒有什么正確錯誤可言。有人用社交工具發展出了廣袤的人脈,積累了很高的人氣。新時代用新工具,無可厚非。而我有時只是一種強迫,就像懷著怕被海洛因所吸引住的畏懼,偶爾發一條動態享受社交網絡的快感,然后滿含愧疚的馬上刪除。
我是懼怕網絡的。當初看今敏的《未麻的部屋》,在轉型期間的藝人未麻,因為網絡和現實的扭曲,就這樣迷失在了對自己的認知之中。不知道自己是誰是很可怕的,而社交網絡往往就能麻痹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在這個平臺上,所有人都可以是美的,生活幸福,理想偉大,知識豐富,愛好廣泛。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在發布動態時會感到快感。你來我往的刷屏,時間變得像羽毛一樣輕軟,在一點點的拖延中耗費自己的時間獲取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內心充滿了疲憊的愉悅。
可是當你放下手機,你的生活里有什么?活的快不快樂,感情生活是不是甜蜜,是不是經常出去玩,是不是真的像自己形容的自己,美而幸福;這些事情,只有自己能知道了。我怕的是我真的會相信那個網絡里的自己而充滿了優越感,卻忘記了真實的自己的模樣。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顯得自己過得很好。
社交網絡里我最不喜歡的一種人,就是充滿了優越感的人。單純秀甜蜜恩愛,經常娛樂,自拍漂亮的人,分享的都是喜悅。而秀優越的人,分享的是傲慢。因為有了百度,所以知識豐富;摘抄別人的觀點,并認為自己擁有了這種觀點;喜歡一些小眾的東西,便覺得自己高于周圍的庸碌之輩。人往往忽視,自己喜歡的東西的高貴并不代表自己的高貴。
如果說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優點,我以為是克制。青春歡暢的容顏,八面玲瓏的交際,博古通今的頭腦,伶俐機敏的口才,若是沒有克制的井噴的才華便只是招人厭惡。所謂情商,不是展現,而是收制;懂得什么時候和人侃侃而談,什么時候閉嘴,什么時候說恰當的話。中學時跟父母參加一些酒席,往往有知道所有政治內幕和世界大事的所謂有識之士,張口閉口都是對政治的批評。其實坐一次火車硬座,聽聽別人胡侃吹牛,你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了。
這個世界,從來只是留給真正美而偉大的人,而不是留給虛假的美而偉大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