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你們在一起時總是忍不住吵駕,甚至會大打出手,恨不得永不相見才好。可是,分開不久你就會想念,好久不見你更是忍不住牽掛。這種人最有可能是兄弟姐妹。
1.一直以來,我總是希望自己能有個妹妹,可是我的愿望始終是愿望,沒能實現。不過,在我五歲的時候,我的身邊卻突然多了一個姐姐,從那時起我的我童年記憶便與她密不可分。
小時候,我印象中姐姐的形象往往是溫柔的,善良的,體貼的,懂得照顧弟弟妹妹的……可是,具有那些品質的姐姐似乎永遠是別人家的姐姐,那些詞語卻和我的姐姐完全不搭邊。
我想,如果我沒有姐姐,那么媽媽買給我的東西一定會很豐富。可是,由于姐姐的存在,我卻總是要和她平分,甚至有時還要和她搶。例如,媽媽買了不同卡通圖案的書包或文具,我和她都看上了其中的某一款,結果不可避免的會爭搶起來。盡管媽媽經常會對她說:“姐姐要多讓著弟弟!”可是,她卻很少聽媽媽的話。我搶不過她,只好委屈的拿著自己不喜歡的那一份獨自生悶氣。
姐姐見我搶輸了怕我不甘心向媽媽告狀,總是會給我講我手里拿到的東西有多么多么的好,她搶到的那個東西是如何的不好,所以她為了把好東西給我才和我搶不好的東西。
是這樣哦,那時的我聽了她的話稀里糊涂的就信了,然后把自己無奈搶剩下的東西當成寶,接著看到姐姐跑到媽媽身邊對她說:“媽,你看,我小弟其實不喜歡我想要的這個。”
我瞪大了眼睛懷疑自己的耳朵,“我還是喜歡姐姐搶到的那個,我拿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是因為我搶不過姐姐好不好。”
2.小學的時候,我長得比較瘦小,看似弱不禁風的樣子,而姐姐是那種發育比較早的女生,她總是站在班里的排頭。
我和姐姐在同一所小學的不同班級,姐姐的人緣很好,身邊經常是一群女生聚在一起。她外向的性格加上那假小子的造型,令她看上去有些像那些女生中的大姐大。
我是那種比較老實乖巧的類型,我和同學說話的聲音也總是很輕柔,完全不像我同齡的那些愛喊愛叫的瘋小子們。不過,我還是很愛和同學們打鬧的,只是每次我和同學打鬧被姐姐看到時,她都會沖上來護在我身前對正和我打鬧的小伙伴大聲呵斥:“你別欺負我弟弟,小心我打你。”
剛剛還和我打鬧著一臉興奮模樣的小伙伴臉色逐漸變色,隨后無可奈何的走了。我趕緊拉住姐姐向她抗議:“姐,你能不能不要總是這樣,我只是和他鬧著玩,我又沒和他打架。”
“哦,他沒欺負你呀!好吧,我還以為你被欺負了呢。”說完姐姐不再理我,轉身和她的那些姐妹們走了。
“哎,我的姐姐呀!你為什么總覺得你的弟弟會受欺負呢?可是,你知不知道我和小伙伴的友誼就這么被你破壞了。”
3.小時候,媽媽在外地工作,我和姐姐主要是由鄉下的姥姥和姥爺撫養。記得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家里安裝了電話,于是我和姐姐經常盼著在外的媽媽能夠往家里打電話。
我是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才變聲的,在變聲之前我說話的聲音很像女孩子的聲音,很溫柔,聲音也比較小,而外向性格的姐姐,說話的口氣也會給人一種“假小子”的感覺。那時,家里電話一旦響了我和姐姐就會沖上去搶電話,結果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姐姐接起電話時,對方往往會說“哦,小米啊(我的名字)”,如果是我接起電話,對方聽到我的聲音往往會說:“哦,小美啊(姐姐的名字)”。即使是我的爸媽,也會經常在電話里將我和姐姐的聲音弄混。
記得有段時間家里安裝了“串機”,兩個房間各安裝了一個電話,一般來電話的時候兩個電話會同時響起,你接通一部電話那么在另一個房間的人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偷聽。
有一次,家里的兩部電話同時響了,姐姐先接通了電話,我急忙跑到了另一個房間也接起了電話。只聽見媽媽在聽到姐姐的聲音后說:“哦,小米啊。”結果姐姐居然沒有像往常那樣說:“不是,我是小美。”而是冒充我對媽媽說:“嗯,我是小米。”隨后我聽到媽媽詢問姐姐我們在家的表現,結果只聽到姐姐在電話那端大講特講她在家有多乖(她在電話里以我的名義說姐姐),然后講到了我(她假借我的名義說自己),對媽媽說我是如何如何不懂事,如何如何惹姐姐生氣。聽著姐姐在電話里瞎說的越來越起勁我終于忍不住了,我對著我手中的話筒大喊起來:“媽,我才是小米,剛剛和你說話的是姐姐。她真是個壞姐姐,竟說我的壞話。”
后來,我也會在接通電話后被人聽成是姐姐后冒充姐姐說她的壞話。我和姐姐的這種互相冒充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樂趣,一直到家里的“串機”恢復成一臺電話,我和姐姐樂此不疲的互相冒充惡作劇才得以結束。
4.我和姐姐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吵架,可能是因為爭搶家長給買的某個東西,可能是因為看電視的時候爭搶遙控器,也可能是我們對某一事情的看法不一致等等,總之,我和姐姐在一起隔三差五就會吵架,小的時候還會打架,可惜那時我打不過她。后來,我覺得自己能打過她后我和她就再也沒打過架了,只是還會吵架。
舉個例子,小時候我喜歡看動畫片之類的少兒節目,而姐姐卻喜歡看《快樂大本營》之類的成人綜藝節目。于是,紛爭不可避免。
我:“姐,你把遙控器給我,我要看《神奇寶貝》”
姐姐:“看什么《神奇寶貝》,等我看完這期《快樂大本營》再說。”
我:“不行。”說著我去搶遙控器。
姐姐回避著我將遙控器高高舉起就是不給我,于是我們先是爭吵,接下來我們激烈的爭搶遙控器。我搶到了遙控器立即換了少兒頻道,她奪回了遙控器換成了湖南衛視,我再搶奪遙控器換回少兒頻道,她再奪回遙控器換回遙控器調到湖南衛視,我們就這樣反復爭奪遙控器直到互相累的氣喘吁吁,最后兩人同時賭氣的把電視關掉,寧可誰都看不了。
我:“壞姐姐,我討厭你。”
姐姐:“臭弟弟,我更煩你。”
我嘟著嘴:“我再也不理這么壞的姐姐了。”
姐姐掐了一下我的臉蛋:“嘟什么嘴,你這臭弟弟,我也不會再理你。”
然后,我和姐姐開始冷戰。可是,過不了多久,我和姐姐就會自然而然的和好,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后來,我和姐姐達成了協議,我們規定好了某個時間段看動畫片,某個時間段看綜藝節目。
在班里女同學們在聊《快樂大本營》里的內容,我聽到后湊了過去和她們討論起來。我的女同桌很是好奇的看著我問:“小米,你怎么也看《快樂大本營》?”“誰規定只能女生喜歡看《快樂大本營》,我也喜歡。”我嘴硬的回答。
其實,和姐姐一起看電視時間久了,我也喜歡上了姐姐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后來,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有“夫妻相”這一說,原來和一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容易相像,我想我和姐姐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姐弟相”。
5.上了高中后,姐姐被媽媽送到了國外(新加坡)上學。在她最初走的那幾天里我挺開心的,終于沒人和我爭搶東西了,終于沒人和我吵架了,終于沒人氣我了,終于……
可是,時間過得不久我就想她了。
好不容易等來了姐姐的電話,我卻在電話里抱怨起她遲遲不往家打電話,開始時她還耐心的和我解釋,后來聽我還在抱怨她的耐心也沒了和我在電話里吵了起來。我們吵的越來越激烈,吵到最后突然同時停住了不知該繼續說什么才好。就這樣我和她在電話里僵持著,誰都不說話,誰也不掛斷電話。
最后姐姐打破了沉默,說出了出乎我意料的話:“對不起,小弟,姐姐錯了,我想你了。”聽了她的這句話我的鼻子酸了,“姐,對不起,是我的錯,我好想你!”隨后,我和姐姐都哭了,一邊哭一邊互相道歉。
哎,我和姐姐就是這樣,我們在一起就會吵架、拌嘴,可是一旦分開久了,就會互相想念、牽掛。
我高中畢業后,姐姐從新加坡讀書回來,我卻上了離家很遠的大學。我大學畢業后在遠離家鄉的城市工作,而姐姐在家所在的城市工作。可以說,從高中開始,我和姐姐總是隔著很遠的距離。可是,距離再遠,也阻隔不了我與姐姐之間的思念。
我生日那天,我總會收到姐姐發過來的紅包或禮物。還有幾天,就是姐姐過生日了,我用自己剛拿到的工資給姐姐精心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然后在禮盒中塞入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致我的壞姐姐,你才不是好姐姐,我也不是好弟弟,但是我們是最好的姐弟。——永遠牽掛你的弟弟,祝你生日快樂!”
最后,我想解答大家的一個疑惑。就是在前文中我說我一直想有個妹妹,可是在我五歲的時候我卻多了一個姐姐。為什么我這么說呢?因為,我的這個姐姐并不是我的親姐姐,她是我媽媽的親姐(我大姨)的女兒。大姨因為和大姨夫發生了感情糾葛而服毒自殺,隨后想念外孫女的姥姥和姥爺讓媽媽將姐姐從大姨夫家搶了過來,隨后姐姐就成了我的親姐姐,我永遠的親姐姐。